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養老制度改革動真格了
當前我國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期,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有14處提到了“養老”這個詞。3月7日晚,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鄭功成,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做客“中經兩會之夜”,圍繞“新時代養老新課題”展開探討。
養老金發放沒問題
對于人們比較關注的養老金發放問題,鄭功成代表說,目前我國養老金的發放是完全沒有問題的,盡管局部地區有收不抵支情況,但從統計來看,全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結余有4萬多億元,而且在不斷上升。從長遠來看,這不值得憂慮。
鄭功成代表表示,相關有利因素體現在:第一,國家有幾萬億元的基金結余;第二,國家有龐大的國有資產,這是全民共享的福利資金的重要來源;第三是國家財政對社會保障的支持還有發揮空間;第四,養老參保還沒有實現全覆蓋,還有1億多人沒有參加基本的養老保險;第五,我國退休年齡平均只有54歲,人均預期壽命約為77歲。
雖然不用為養老金太擔心,但政府有責任讓養老金制度走得更穩健。鄭秉文委員說,未來一段時間,我國人口的絕對數量將呈下降趨勢,其中老年人占比上升,勞動人口的占比下降。這兩條曲線交叉在一起說明,繳費的人數越來越少,拿錢的人數越來越多。這就告訴大家,養老金制度需要改革,國家財政也得有所準備。
發展養老服務很重要
養老問題不僅體現為資金問題,還包括養老服務問題。鄭功成代表說,現在有很多老年人失能、失智,有非常大的后顧之憂。大力發展養老服務業是應對老齡化的必由之路。但我國在養老服務業方面還存在很大缺口:一是政府的公共投入不足;二是市場資源沒有充分調動起來。
鄭秉文委員說,2013年,國務院下發的《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明確,政府將對“三無”老人(無收入、無生活能力、無直接贍養人的老年人)進行兜底,體現出社會主義的優越性。
還要看到,“三無”人員以外的老年人,到去年底已達2.41億人,這個龐大群體的養老問題,僅有政府的力量是不夠的,必須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鄭秉文委員認為,政府應營造一個公平競爭的市場,讓社會資本愿意進到這個市場里來,這比多蓋幾座養老院要重要得多。
頂層設計應盡快完善
3年前,國家實施了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的并軌工作。鄭功成代表認為,這是一個進步,雖然目前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水平跟機關事業單位的差距還較大,但縮小這一差距是漸進的必然的過程。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出臺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的方案。兩位嘉賓認為,過去中、老年職工沒有繳費,現在養老金的錢從何來,不能光由現在的人負擔,這是不公平的。因為老年職工過去雖然沒有繳費,但他的必要勞動凝結在國有資產之中,所以劃轉國資充實社保于理有據。
“國資劃轉給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這回是動了真格的了。”鄭秉文委員說,以前國家在政策層面上已有幾次非常有益的嘗試,比如國有股轉持、國有股海外減持,國有股份境內IPO必須將發行股份數量的10%轉由全國社保基金會持有。
“伴隨著國有股的劃轉,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化解養老保險的歷史負擔,機關事業單位視同繳費的人員解決了財政來源的問題。”鄭功成代表表示。
編輯:趙彥
關鍵詞:養老制度 改革 養老金發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