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京滬入局“升級版”人才爭奪戰 向高端人才提供落戶
京滬出臺新政 高端人才可直接落戶
到了3月下旬,去年尚未有“大動作”的北京和上海也陸續出臺吸引人才新政,向全球發出高端人才召集令,對符合條件的人才給予落戶指標。
3月21日,北京市人社局發布《北京市引進人才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提出建立優秀人才引進的“綠色通道”,可在聘用單位的集體戶落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隨調隨遷。
幾天后,上海也加入了“大戰”。3月26日下午,上海在人才工作大會上公布《上海加快實施人才高峰工程行動方案》。
上海的方案同樣在戶口、住房等方面給予優待。高峰人才及其家屬、核心團隊成員及其家屬可以直接辦理戶籍,系統解決在滬工作期間的長期穩定居住需求,允許使用支持資金購買商業養老和商業醫療保險,允許將在滬的薪酬收入、成果轉化收益等合法收入匯至境外等。
在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副教授魯全看來,從京滬等一線城市的人才新政來看,我國城市競爭已經從二三線城市與一線城市的競爭,轉變為國際化的競爭。一線城市通過高端人才爭搶的,實則是國際競爭力。
“我們概念中認為中國勞動力是過剩的,其實人口學界普遍認為,人口紅利已經過去了,未來勞動力供給可能會出現不足。我國人口的結構化不足很明顯,尤其是高端的國際化人才供給非常缺乏。”魯全說。
北京市職業介紹服務中心主任宋曄也表示,北京用人需求存在結構性矛盾,隨著北京“四個中心”功能不斷顯現,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文化創意產業等領域用人需求會更多。
3月28日,北京市職業介紹服務中心發布2018年上半年北京市人力資源市場供求形勢分析,上半年北京用人需求缺口約為0.8萬人。其中“高精尖”行業需求占比為21.5%,同比略有上升,需求量最大的為“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等。
因此,京滬的人才“征集令”,在人才的標準和領域要求比其他城市更為嚴格。北京明確加大科技創新、文化創意、體育、金融、高技能等領域人才引進力度。上海則聚焦有基礎、有優勢、能突破的13個重點領域招攬人才,包括宇宙起源與天體觀測、光子科學與技術、生命科學與生物醫藥、集成電路與計算科學、腦科學與人工智能、航空航天、船舶與海洋工程、量子科學等。
上海的方案還明確,高峰人才應具備的核心條件是:取得國內外同行公認的突出成就,一般處于本領域全國前5名或國際前20名,或具有成長為世界級高峰人才的潛力。
第一輪人才爭奪戰取得階段性成效
人才爭奪戰其實去年就已打響。
去年6月,武漢宣布支持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6天后,長沙提出5年吸引100萬人才;西安也宣布“5年投入38億,引才育才100萬”。其中,武漢發布的“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政策措施,涵蓋安居落戶、促進就業、支持創業、高效服務等方面,被稱為武漢市“史上最強人才新政”。
新政實施不到一年,效果可謂立竿見影。
武漢市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大學生留漢人數30.1萬人,是2016年的3.1倍;大學生在漢新落戶14.2萬人,是2016年的9.6倍。據成都統計局數據,成都2017年戶籍人口增加了36.4萬人,同比增長2.6%,戶籍增加量排名全國第三位,僅次于深圳、廣州。
武漢市曾解釋為什么要留住百萬大學生,一方面是為了立足武漢發展全局,留下武漢的建設力量和發展后勁;同時,也是為了改善武漢的人口結構,如果5年留住100萬大學生,人口結構就能改善十分之一;10年內,就有六分之一的人口結構得到改善。
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劉彥平認為,長期來看,二線城市“搶人”將縮小東中西部、大城市與小城市、一線城市與其他城市之間的差距。此后,全國人才市場將進入常態化流動階段,從而形成新的城市體系和格局。
■ 解讀
城市不但要“引才” 還要“留住人才”
新的城市格局不僅意味著城市實力對比的變化,也可能促進城市的差異化發展。
魯全解釋,我國城市正在形成各自不同的發展戰略,這將導致未來城市類型化越來越明顯。例如,貴陽的大數據戰略產生實效以后,一定會集聚大數據領域的高端人才。另外,有的城市專注于旅游業,有的專注于互聯網產業,都可能成為這一領域高端人才首選的城市,就像美國的“硅谷”模式。
“也許5到10年后,千篇一律的城市越來越少,會出現各個領域的一線城市,只有幾個綜合性一線城市。”魯全說,城市之間競爭的將是相對優勢,而不是絕對優勢。
因此,人才在擇城而居時,也需要尋求與城市的匹配度。“要考慮自身職業發展與城市戰略是不是契合,例如某些城市還在尋求高端制造業轉型,而京滬已經瞄向更加高端的國際前沿領域。”魯全說。
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李超認為,城市如果希望長期持續吸引人才,除了給予戶口、住房、補貼等優惠政策,還要做好兩件事,一是抓好產業發展,擴大經濟體量;二是排除制度性因素的干擾。“為什么很多人逃離北上廣后,又回到北上廣?就是因為其他城市存在辦事難、工作環境不好等因素。二線城市要做好制度建設,讓人才更舒心地定居。”李超說。
魯全表示,民生保障和福利將是城市長期吸引力的重要因素,高端人才對能源消耗更少、自然環境更美、生活條件更便利的城市吸引。
新京報記者 倪偉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京滬 人才爭奪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