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解讀 解讀
人才人口為何一夜間成“香餑餑”
只要憑借身份證和學位證在手機APP上辦理,就能夠在半個小時左右落戶西安。而且學歷要求降低,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中等職業學校(含技校)畢業,或具備國民教育同等學歷的人員及留學回國人員均可。西安市近期出臺的一項政策成為全國各地“人才爭奪戰”的冰山一角。
2018年的畢業季又來臨。據教育部統計,2018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預計820萬人,再創歷史新高。但西安、南京、武漢等20多個城市卻接連出臺一系列人才引進政策,送房、送錢、送戶口,政策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讓昨天還發愁“畢業即失業”的高校畢業生們,仿佛一夜之間就變成了各個城市不夠分的“唐僧肉”。這場“人才爭奪戰”為何會發生?在爭奪人才的背后,這些城市有著怎樣的焦慮?當"硝煙散盡"之后,我們還有哪些可以反思之處?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搶人才還是搶人口
據西安晚報報道,2月4日上午,西安市186個有戶籍業務的派出所共500余名戶籍管理民警集體誓師,堅決打贏為期三年的“人才、人口爭奪攻堅戰”。
“人口”二字,恰好將這場“人才爭奪戰”劃分出兩個戰場:第一戰場是純粹的“人才爭奪戰”,以北京、上海為主,其人才引進政策有著較高的學歷薪資條件,以及精確的行業領域劃分;第二戰場則是“人才、人口爭奪戰”,參戰的主力是西安、武漢、南京等其他新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其人才引進政策門檻大大低于北京上海,甚至許多地區對大學生實行零門檻落戶。
為什么這些除北京上海之外的大城市還需要爭奪人口呢?恐怕是因為壓力真的來了。
以西安為例。2016年2月5日,西安市對《西安城市總體規劃(2008-2020年)》作了修改。根據修改后的目標,2020年西安市域人口規模要達到1070.78萬人,其中戶籍人口870.57萬人。但在2015年末,西安市的常住人口僅為870.56萬人,距離目標還有200萬的差距。
這也就意味著,從2016年開始,西安市要以平均每年40萬人的增速增長,才有可能達標。而現實情況是,從2011年到2015年,西安市在過去5年中人口一共才增長了不到20萬人,平均每年不到4萬人。
每年4萬的增長,顯然無法匹配40萬的壯志雄心。
數據顯示,2016年末,西安常住人口達到883.21萬,人口比去年同期增長13萬。至2017年末,西安市常住人口已達953.44萬(記者按:盡管統計資料中未直接列出,但可由人均生產總值計算得知),人口增長70多萬。但這70多萬中要刨去2017年由西安托管的西咸新區咸陽片區的60多萬人口,故西安2017年人口的增長應在10萬左右。顯然,即便年均增長10多萬,距離千萬人口的目標也依舊任重道遠。
而在“人才、人口爭奪攻堅戰”的號召下,今年前3個月共有23.1萬人落戶西安,接近2017年全年落戶西安的總和。
只有照這個增速下去,加上西咸新區咸陽片區的60多萬人口,西安作為最新獲批的國家中心城市,實現其2020年人口規劃目標才有扎實的基礎。
無獨有偶。作為中國大學生最多的城市,武漢卻一直苦于留不住人才。據《武漢市統計年鑒》顯示,2015、2016年武漢市人口凈遷移率分別為-1.78‰和-0.29‰。人口凈遷移率為負,則意味著武漢地區的遷出人口大于遷入人口,也就說明武漢人口吸引力較弱。
窮則變,變則通。武漢在2017年就推出“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百萬校友資智回漢”計劃,打響了“人才爭奪戰”的第一槍。而2017年武漢市的人口凈遷移率也一舉“扭虧為盈”,達到了19.78‰。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為了“達標”而展開“人才爭奪戰”顯然僅是表面現象,那么,什么才是各地展開“人才爭奪戰”背后更為深刻的發展焦慮?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人口 城市 人才爭奪戰 落戶 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