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推薦 推薦
31省份專項治理校外培訓亂象 均已公布治理方案
■ 治理
四部門出臺“史上最嚴”整治措施
今年2月,教育部、民政部、人社部、工商總局四部門辦公廳印發《關于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
《通知》指出,堅決糾正校外培訓機構開展學科類培訓(主要指語文、數學等)出現的“超綱教學”“提前教學”“強化應試”等不良行為。校外培訓機構開展學科類培訓的班次、內容、招生對象、上課時間等要向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門進行審核備案并向社會公布。
《通知》還明確,嚴禁校外培訓機構組織中小學生等級考試及競賽,堅決查處將校外培訓機構培訓結果與中小學校招生入學掛鉤的行為。
5月初,教育部、民政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派出七個督查組對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工作進行督查,通過不打招呼隨機抽查校外培訓機構,暗訪學生、家長等方式了解情況。
截至5月23日,教育部門已摸排校外培訓機構128418所,整改培訓機構12251所。
“校外培訓熱還沒有真正‘退燒’,下一步必須堅持標本兼治,系統治理。”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表示。
如何為校外培訓降溫?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汪明表示,要以素質教育為導向,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工作,杜絕將培訓機構的結果與中小學招生掛鉤的行為。
■ 舉措
北京海淀
公開學校招生渠道標準
家長被動選擇校外培訓很大程度是因為校際差異、教育資源不均衡,這也導致了培訓機構和學校“合作”、學校“掐尖”點招的行為。
北京市海淀區作為北京的教育大區,基礎教育的體量占到北京市的1/5,同時因為歷史的原因,海淀區也存在南北的差距,“點招”情況在前幾年比較明顯。
海淀區教委主任陸云泉表示,這兩年以來,海淀區規范了中小學入學的行為,特別是對民辦學校的招生進行了嚴格的要求和界定。
“從今年的情況來看,我們約談了所謂的名校和熱點學校的校長,讓他們對社會有一個公開的承諾,同時建立了舉報電話,發現一個,立刻查處一個。” 陸云泉說。“現在學校招生渠道和標準,都向社會公開,從學校來講,沒有了空間和途徑,如果私自招生,是沒有辦法注冊學籍的。”
廣州
課堂實行分層差異化教學
校外培訓的發展,一個重要原因是學生在課堂無法“吃飽”、“吃好”。廣州執信中學采取分層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在學校中充分發展。
“在學科教學方面,我們向上課的40分鐘要質量,爭取在40分鐘能解決70%甚至80%的問題,這樣學生課后就比較輕松,減輕學生負擔。”執信中學校長何勇說,“教師教要精準,講要關鍵,學生學習要得法。采取分層教學、分層作業。”
該校英語老師岑立平講述了她的教學經驗,一方面減少重復的練習數量,根據學生情況布置作業,比如有的學生平時就很愛看英文小說,那英語閱讀的作業可以不做。另一方面在心理上提高學生興趣。“英語教學很多備課內容都是自己編的,也會用不同的形式讓學生掌握知識,比如讓他們給影視劇配音。”
語文教學方面,針對學生們普遍頭疼的“作文”,該校董燕老師表示,會用“體驗式”教學激發學生熱情。“我讓學生從編雜志開始。一開始,他們不用自己采寫,只摘登已經出版的美文。慢慢地他們發現如果自己采寫就可以和張愛玲、劉慈欣、金庸等知名作家的名字署在一起,成就感非凡,于是他們開始自己寫稿了,有的學生還把雜志做成電子版放在網站上,有固定的讀者群。”董燕說。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培訓 機構 校外 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