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定格”民初中國石窟、古建筑的風姿
此次出版的《中國文化史跡(全譯本)》基本采用了日文初版本的形制,以最大限度保留原書風貌,以大八開高清仿真影印。相較日文原版的十二卷本,中文全譯本另編有“踏查校記”一卷,全書共十三卷。
而新增的“踏查校記”一卷更直觀的呈現了文物在中國的百年變遷。據李星明介紹,自2014年7月起,他們沿著百余年前兩位日本學者的足跡開展踏查勘校工作,去了書中所提到的所有省份,踏查了大部分史跡,確認它們的現存狀況,并盡可能按舊照的拍攝角度拍攝新圖,以進行今昔對比。
安陽寶山靈泉寺大留圣窟南壁佛像
安陽寶山靈泉寺大留圣窟門北側刻文
“在日本學者考察后的百年間又經歷的很多事情,比如東洋人和西洋人在公布文化考察發現之后,引起了國際文物商販對文物的盜竊之風;之后又經歷北洋軍閥混戰、抗日戰爭、“文革”等,書中所錄史跡都或多或少遭到破壞,有些已不復存在,更多的史跡改變了原初模樣,還有一部分則被比較完整得保留下來。”李星明說。
葛兆光認為,復旦文史研究院踏查團隊幾乎重走當年常盤大定和關野貞走過的地方,這一來百年前與百年后的文物有個對比,可以看到一百年的現代中國的變化是怎么樣對文物、遺跡產生影響。
“至今世界各地散落的中國古代雕塑、壁畫、建筑等,有些已經成為世界上各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但是,除了記載明確收購線索的藏品之外,不少藏品可能就要落在《中國文化史跡》這些早年照片上。一些古代文物,已經離開了它原生環境,變成了博物館中的藏品,它的語境、解讀都變的不一樣。比如日本京都藤井有鄰館收藏的著名的天龍山第八窟洞口兩尊力士像,東京國立博物館藏天龍山第八窟隋代石佛首,如果沒有當年常盤大定和關野貞的照片,我們難以想象這些雕塑在原生環境中呈現出的中古時代濃厚宗教氣氛。”
上海博物館館長、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院長楊志剛認為,中文全譯本的出版,一方面可以引出文物保護、遺產保護的新思考;另一方面對于歷史學、考古學、藝術史的研究也起到推動作用。
安陽寶山靈泉寺大住圣窟門。
安陽寶山靈泉寺大住圣窟門外東側上方刻文
編輯:楊嵐
關鍵詞:中國 文物 史跡 中國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