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圖國企民企·圖
沒有中國隊的世界杯,為何成了中國企業的“盛宴”?
這依舊是一屆沒有中國隊的世界杯,但中國元素絕不缺乏。
世界杯成中國企業盛宴
足球場邊輪番滾動著幾家中國企業的名字和廣告語,碩大而醒目的中文,印證著白巖松“中國除了足球隊沒去,基本上其他都去了”的這句話,也向世界宣告著,在世界杯這個全球大舞臺,中國不是一個看客。
FIFA世界杯官網上列出的2018俄羅斯世界杯贊助商。
今年俄羅斯世界杯,簡直成了中國企業的盛宴。在10多個贊助商中,中國企業占據了7席,覆蓋3個贊助級別,包括萬達、海信、VIVO、蒙牛、雅迪、帝牌等,創下中國企業贊助世界杯的新高。
資料圖
中國企業儼然成為了世界杯的新“金主”。市場機構的數據顯示,中國企業在本屆世界杯期間的廣告支出最多,達到8.35億美元,是美國企業4億美元的兩倍,更遠高于東道主俄羅斯的企業的6400萬美元。
回顧歷史可以發現,昔日歐美、日韓企業對世界杯等國際頂級體育盛會贊助席位大包大攬,而這一局面可以說就此打破。
當然,除了出錢,中國企業對本屆世界杯的貢獻不止于此,世界杯比賽用球、吉祥物、紀念幣等產品均有“中國制造”的印記,甚至還有10萬只中國小龍蝦遠赴俄羅斯。此外,還有來自中超聯賽的外援、中國的球童、護旗手亮相俄羅斯世界杯賽場。
英國《衛報》的一篇文章甚至說,今年夏天去看世界杯的球迷們,將會看中國電視機、用中國手機、坐中國電動滑板車以及喝著中國奶制品。
為何積極擁抱世界杯?
毫無疑問,中國元素閃耀俄羅斯世界杯,而中國企業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突破,主觀意愿、內在實力、外部條件,缺一不可。
借助世界杯走向全球、擴展品牌影響力、開拓國際市場,是中國企業積極擁抱世界杯的一致訴求。
“從整個國際體育贊助市場來看,越來越多中國元素、中國企業,開始進入全球最高級別的體育舞臺。另一方面,證明了中國整個經濟發展的實力,以及對于文化軟實力的訴求。”萬達體育控股副總經理趙相林表示。
北京大學中國體育產業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何文義對中新網記者說,世界杯是四年一屆的高收視率盛典,具有極高的廣告和傳播價值,是一個向全世界傳播的大平臺,將品牌展示給數十億全球觀眾,能給企業帶來很好的品牌效應。中國企業要走向國際化,通過贊助這種頂級的國際賽事來傳播品牌,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中國企業“走出去”,不僅要有意愿,更要有實力。改革開放40年來,一大批實力不菲的中國企業誕生成長。在2017年世界500強企業中,中國企業獨占115席,數量連續第十四年增長。
從外部條件來看,由于國際足聯腐敗事件等因素影響,部分老牌贊助商選擇退出,傳統贊助商的流失,也為中國企業的全面參與提供了機會。
何文義表示,有些大牌贊助商可能比較挑剔,基于品牌形象考慮選擇退出,但更多的可能是由于價格問題而選擇退出,而中國企業則能承受要價,因為中國企業身后有著中國巨大的市場來支撐它走向國際化、全球化。中國企業“走出去”需要這個平臺,所以,這是一個歷史檔口,也是一個自然而然的歷史選擇。
國際足聯主席因凡蒂諾強調,在國際足聯的全球發展計劃中,中國處于特別重要的位置。國際足聯首席商務官菲利普也表示:“中國是我們工作的重點區域,國際足聯希望能夠借助中國企業在中國消費群體中的影響力,獲得一個培養新一代球迷并與其開展互動交流的平臺。
見證中國經濟實力增長
置諸世界坐標上,中國企業參與世界杯的歷程,也正是中國經濟影響力日益增長的見證,也是中國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提升的縮影。
1978年,這一年,本土作戰的阿根廷奪得世界杯冠軍,而在遙遠的東方,中國則吹響改革開放的號角,向世界打開大門,彼時,中國GDP僅占全球GDP的1.8%。
2010年,南非世界杯上,首次出現了來自中國內地的贊助商,當“中國英利”4個中文出現在賽場上時,令人眼前一亮。而在這一年,中國的GDP總量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世界杯不光是足球的較量,也是經濟實力的角力場。何文義認為,中國經濟整體發展在全球范圍來看表現穩定而亮眼,中國已經有了4億多的中等收入群體,足球人口和消費的擴大,也契合了消費升級的趨勢。(記者 李金磊)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中國 企業 世界杯 國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