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抓好“三個結合” 護航精準脫貧
黨的十九大明確把精準脫貧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打好的三大攻堅戰之一。近日,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提出:“從脫貧攻堅工作看,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弄虛作假、急躁和厭戰情緒以及消極腐敗現象仍然存在,有的還很嚴重,影響脫貧攻堅有效推進。”精準脫貧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關增進人民福祉。紀檢監察機關作為黨內監督和國家監察的專責機關,要提高政治站位,堅持重點突破和整體推進、橫向協作和縱向延伸、動態監督和源頭預防相結合,精準施策、標本兼治,護航精準脫貧。
堅持重點突破和整體推進相結合,提升整治效能。唯物辯證法要求,“牽牛要牽牛鼻子”、抓重點帶全局。牢牢把握重點問題、重點人群、重點環節“三個重點”,即緊盯重點問題,嚴肅查處扶貧領域“四個意識”不強、責任落實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準、資金管理使用不規范、工作作風不扎實、考核評估不嚴不實以及貪污挪用、虛報冒領、截留私分、優親厚友等突出問題。緊盯重點人群,加強對能夠接觸到扶貧資金和項目的基層黨員干部、公職人員的監督,包括農村、社區干部。緊盯重點環節,對危房改造、異地搬遷、對口幫扶和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審批立項、撥付發放、檢查驗收、使用管理等重點環節加強監督檢查力度。對涉及脫貧攻堅的問題線索紀檢監察機關優先受理、優先處置,對查處的典型案件,點名道姓,通報曝光,放大和增強查辦案件的震懾力。對紀律審查、監察調查、巡視巡察、派駐監督和信訪舉報等渠道發現的典型性問題,定期梳理分析,在面上開展專項整治并及時總結經驗方法。深挖“案中案”,將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與整治基層“微腐敗”,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結合起來,集中力量,形成拳頭,集中查處一批疑難復雜案件,達到“查處一個,整治一批”的效果,以推動整體工作。
堅持橫向拓展和縱向延伸相結合,形成監督合力。以提升脫貧攻堅領域問題整治成效為主線,整合資源,多線聯動,形成監督合力,不斷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橫向密切部門協作。明確紀檢監察、檢察、審判、審計和扶貧部門在問題線索排查移送、處置、溝通協調等環節中的責任、時限和具體要求。完善聯席會議制度,建立大數據平臺,在涉及精準扶貧的行業系統之間、專責監督機構和職能部門之間實現信息共享,提高監督效率、擴大監督覆蓋面。把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當作巡察重點,探索“雙線協作”模式,以巡察組為“主線”,按規定動作、既定程序開展巡察;以地方脫貧攻堅督導組、地方紀委監委執紀監督組為“輔線”,全程支持,提升監督效能。縱向延伸監督觸角。開列“責任清單”,明確和壓實各級黨委、紀委責任,紀檢監察機關通過約談提醒、簽字背書、監督檢查、述責述廉等方式,層層傳導壓力,認真督責,防止責任虛化;對發現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提醒,責令糾錯;對整治扶貧領域失職失責的黨委和紀委“雙問責”,打造明確責任、監督履責、追責問責的完整鏈條。配齊配強市縣、鄉鎮紀檢監察隊伍,注重加強對鄉鎮紀檢監察機構指導和培訓力度,提高其在獨立查處疑難復雜案件方面能力;加強村級紀檢員、村務監督委員會、村民理財小組等基層監督力量,充分發揮其對本村(居)黨員干部進行“近距離監督”的天然優勢,進一步明確職責定位、依法賦權,將對脫貧攻堅的監督延伸到“最后一公里”。
堅持動態監督和源頭預防相結合,實現立體防治。做好審查調查成果轉化,及時將案件查辦成果轉化為制度建設的治本之策。廉政教育常態化。定期選取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典型案例,量身定制課程,進行巡回宣講,開展常態化教育。充分利用電教片、典型案例通報、警示教育基地、警示教育讀本等多種形式,高頻度開展警示教育,提高黨員干部紀律規矩意識。監督管理長效化。各級各部門要強化對基層黨員干部的日常監督和管理,把黨內監督、輿論監督、巡察監督和群眾監督結合起來,并探索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讓黨員干部習慣在監督下開展工作。構建來電、來信、來訪、網絡和微信、手機APP“線上+線下”立體化監督體系;設置舉報箱、發放監督卡、設立接待點等基層群眾易于接受的監督形式,進一步暢通監督渠道。各級黨組織要強化對基層干部的日常監督管理,深化運用“四種形態”,抓早抓小,對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紅臉出汗。加大村(居)黨務和政務公開力度,對扶貧資金使用全程公開,接受群眾監督,從源頭上保證扶貧資金使用規范透明。正向激勵規范化。助推地方黨委和政府根據有關規定和當地實際情況,依法依規提升村居“兩委”人員的待遇保障,通過正向激勵切實扼制其動扶貧資金“奶酪”的利益沖動,以維護群眾切身利益的扎實成效取信于民。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監督 脫貧 精準 重點 扶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