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政協關鍵詞 政協關鍵詞
協商民主的溫嶺實踐
屏幕另一邊,溫嶺市政府1號會議室,市民代表、部分市政協委員、市政府有關部門負責人等100多人圍坐在一起,參加溫嶺市政協主辦的“物業革命”專題懇談會。今年,浙江省政協在縣級政協試點搭建“請你來協商”平臺,溫嶺市政協首次將民主懇談會融入政協協商。
走出熱鬧的會場,陳奕敏——溫嶺民主懇談會發起者之一興奮地說,“這‘辣味’,19年了,都沒變!”
1999年6月,臺州和溫嶺市委宣傳部門選定松門鎮作為“農業農村現代化教育論壇”的試點。此時,在溫嶺市委宣傳部工作的陳奕敏被派往松門鎮指導試點。他出了個主意,借鑒電視中看到的記者招待會,采取“與群眾雙向對話”的方式來舉辦論壇。沒想到這次論壇效果奇佳,100多名農民自發前來參加。這就是“民主懇談”的開始。
松門鎮的成功經驗很快被推廣到溫嶺市的各個鄉鎮。
起初,民主懇談會只是作為基層民主的一種實現形式,還沒有和協商民主掛起鉤來。2005年,溫嶺市澤國鎮和新河鎮進行了公共預算民主懇談改革嘗試。政府公布明年的財政預算總數以及現有項目安排,讓大家談談項目是否合理,假如有需要調整,大家一起來探討。簡單地說,就是政府怎么花錢,由老百姓自己說了算。
2005年7月,新河鎮財政預算民主懇談會上,群眾代表人手一本《2005年度財政預算(說明)》,與鎮領導進行對話,詢問每項有疑問的預算項目的具體用途,并坦陳看法。
懇談會結束后,新河鎮馬不停蹄地召開了黨委、人大、政府聯席會議,根據代表們提出的意見修改財政預算編制。隨后,一份《財政預算調整說明》交到每個代表手中,再次組織討論。最終,這份調整方案得到了大多數代表的同意,財政預算審議通過。
很快,公共預算民主懇談在溫嶺各地廣泛推開。2012年,《人民日報》發表的評論《實現民主的“中國路徑”》中,這樣寫道:溫嶺的民主懇談會,被稱為從泥土里生長出來的“民主載體”,是中國民主發展的一個縮影。
經過19年持續不懈的探索、深化、完善、發展,溫嶺民主懇談基本形成了由決策協商、預算協商、工資協商、黨內協商、政協協商、社會協商、城鄉社區協商等多種形態組成的基層協商民主制度體系。不少來溫嶺觀摩的西方學者感嘆:中國的協商民主是對人類文明的一大貢獻。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