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看武漢特殊病房的白衣天使七十二變
臨時媽媽、心理按摩師……不一樣的患者一樣的堅守
看武漢特殊病房的白衣天使七十二變
韓瑞娟帶著小患兒下床活動
截至2018年底,武漢注冊護士達到5.44萬人。5月12日是第108個國際護士節。11日,本報記者兵分四路,來到武漢一些特殊病房里,感受護士們的忙碌、辛苦和喜樂。
做兒童和家長的“心靈按摩師”
韓瑞娟,今年36歲,是武漢協和醫院兒科血液病區的一名護士。她值班時,白天責護8-10個孩子,夜班責護20-25個孩子。這里的孩子主要患有白血病、淋巴瘤、再生障礙性貧血等疾病,相比感冒發燒的孩子嚴重得多。因此,護士在病房評估病人、記錄護理重點、配藥、換藥等日常工作也比其他病房壓力大。
濤濤(化名),7歲男孩,2018年12月確診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后,便入住兒科血液病房。因為抵抗力弱,一直住在層流床里,它像一個保護性隔離的“大雨傘”,四周有塑料罩子,內部可行空氣凈化消毒,可降低化療期間孩子的感染率。
11日8點正式交接班后,韓瑞娟戴上口罩、雙手消毒后,走到濤濤床前。正準備輸液時,濤濤左腳用力踹向她的肚子,雙眼充滿不配合。韓瑞娟俯身,用手撫摸濤濤的手臂,微笑地看著他:“小朋友不怕,如果疼的話,就握著爸爸的手。”隨后,韓瑞娟轉向身旁的濤濤爸,示意他將孩子固定好。“孩子血管條件差,血管難找,我們只希望他們不要因為亂動,避免穿刺第二針。”韓瑞娟聲音雖小,但充滿溫柔,很快,濤濤變得配合。韓瑞娟告訴記者,從業10多年來,病床前被孩子踢踹已成常事。這里的孩子偏小,正處于好動的年齡,依從性差,可以理解。
韓瑞娟忙碌于各個病房之間,基本上每天都要走2萬步。白血病患兒常常出現嘔吐、抽搐、吐血、腹痛等突發癥狀,收到呼叫后,韓瑞娟和護士們總是第一時間奔赴現場處理病情。
“我的孩子是不是沒救了?”剛踏出病房,韓瑞娟就被情緒崩潰的另一位患者嘟嘟(化名)的媽媽圍著。韓瑞娟順手關了病房門,拍了拍她的肩膀,帶她到走廊外開導。“這里每年有很多孩子出院,他們出去后考了大學、結婚生子,都健康快樂生活著。”韓瑞娟說,2018年兒科血液病區出入院患兒超過3000人,急淋患兒5年無病生存率達87%,5年內疾病不復發,再次復發的機會就很低了。
“臨時媽媽”守護“袖珍寶寶”
3月底的一天,凌晨1點,外面刮著大風,溫度很低。正在NICU值班的李慕接電話得知,院外有一30周的早產男嬰童童(化名),是個出生體重不到1.3公斤的“袖珍寶寶”,出生體重低,生后青紫,呻吟、呼吸窘迫,急需NICU專業的醫護人員將寶寶安全轉回來搶救。李慕深知這次轉運風險,這種惡劣天氣,溫度很低,患兒隨時會喪命。
在接寶寶回來的路上,李慕全程把雙手伸進溫箱護在童童周圍當肉墊,一動不動,害怕顛簸對童童造成傷害。醫生為寶寶進行了氣管插管,接上轉運呼吸機。整整40分鐘,寶寶在全方位的呵護下,順利到達武漢市中心醫院新生兒科重癥監護室。
經過醫護人員徹夜無眠的搶救,童童順利度過第一個夜晚。接下來幾日,醫護人員像“臨時媽媽”一樣,接替24小時地照料。經過NICU團隊精心護理和治療,童童闖過“呼吸關、營養關及感染關”。37天后,童童各項生命體征平穩康復出院。
武漢市中心醫院新生兒科護士長田曉勤表示,可憐的寶寶一出生就離開親生母親到了科室,那全科室的醫護人員就是他們的“臨時媽媽”。即使是臨時的,我們也要把‘媽媽’這個偉大的角色詮釋好,用真心去愛與呵護每一個新生的天使。
擁抱烙印天使 給燒傷患兒療傷
2018年年末,武漢市第三醫院燒傷科收治被開水燙傷的孩子田田(化名)。田田出生時,因腦癱加雙目失明,被狠心的父母遺棄,一直在福利院生活。5歲的他因發育遲緩及營養不良,看起來只有3歲的樣子。
“不能讓他沒有年過!”為了讓田田和其他小朋友一樣感受歡樂的節日氣氛,護士長吳紅年前就給他購置了新衣。大年三十那天,給他洗澡、換上新衣服,喜氣洋洋陪他過年。過年期間,護士們就變著花樣在家里給田田做可口飯菜。
今年2月19日下午,12歲的婷婷(化名)在房間內燒著炭火盆看書,不幸因一氧化碳中毒直接從凳子上滑倒在火盆里,導致臀部、會陰部被嚴重燒傷。當天晚上,婷婷乘坐救護車從恩施出發,第二天上午8點抵達三醫院燒傷科。在醫護人員的全力救治下,婷婷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婷婷住進來后,一直沉默寡言,父母更是每天以淚洗面。”護士長吳紅說,26日是婷婷的生日,護士們湊錢買來精美的生日蛋糕,病床邊響起生日快樂歌,還有本子上大家寫下的滿滿的美好祝福,婷婷終于露出了入院以來難得的一絲笑容。
孩子的病情穩定、精神稍有好轉后,護士們又聯系了燒傷愛心病房學校的志愿者們每天來給她補習功課。
康復訓練心理疏導陪伴患者走出低谷
去年9月,90后患者陳陽(化名)雙臂、雙腿在車禍中骨折,在武漢市第四醫院接受手術后,轉入醫院的康復醫學科進行康復治療。剛剛來到康復醫學科時,陳陽全身纏滿了繃帶,完全不能動彈,身心遭受重創后,他的情緒極度低落,家人也十分焦慮,“我一度認為,自己可能再也無法像別人那樣自如地步行。”
陳陽每天悶悶不樂,也不愿意與醫生、護士、治療師們交流,他的管床護士劉麗內心十分焦急,一邊運用自己掌握的專科知識幫助患者做康復訓練,一邊開始注意抓住任何一個機會,給他進行心理疏導。起初,陳陽并不配合,對康復訓練甚至有些抵觸情緒。劉麗沒有絲毫放棄。
200多個日子過去了,給陳陽打氣,鼓勵他堅持下去成了劉麗的日常工作,每天,她都會一遍遍給陳陽分解示范相關康復動作,最多的時候,一個動作就需要重復50多次,直到陳陽完全掌握動作要領。
陳陽經過系統的康復訓練,現在已經可以下床拄拐單腿行走,目睹著自己的變化,陳陽重拾對人生的信心和希望,也對劉麗的幫助感動不已。
康復醫學科護士長齊秀云介紹,科室現有13名護士,因為科室病患的特殊性,護士們往往需要付出更多耐心和精力。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病房 韓瑞娟 護士 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