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醫生辦診所,醫改的又一次探索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發展改革委等5部門印發《關于開展促進診所發展試點的意見》,明確2019—2020年,在北京、上海、杭州等10個城市開展促進診所發展試點工作,并相機在全國推廣。
這個意見有兩個亮點值得關注,第一個是醫師可以兼職開辦個人診所,第二個就是開診所的硬件不作硬性規定,在管理上輕門檻而重監督。這意味著一個醫生可以不用放棄自己的公家身份或大醫院的平臺而自主經營自己的診所,放開了過去綜合醫院對醫生個人創業時的身份禁錮。而輕門檻的結果,讓前期的投入大大降低,開辦的彈性加大,開辦診所變得更加容易。這樣兩個利好疊加,顯然會極大地加強廣大醫生開辦診所的參與熱情。
那么,醫生開辦個人診所對老百姓而言是好事嗎?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個人診所的發展有利于提高社區醫療工作的整體水平。而社區醫療工作是一個國家醫療健康體系的基礎,只有社區醫療工作做好了,人們才能有更多機會了解自己身邊的醫務人員,這樣不但能夠得到更多適合自己的健康指導,也有益于生病時獲得適合自己的醫療救助。在這樣的情況下,患者才能夠分流,高水平的綜合醫院也才有更多的精力關注疑難危重患者,進一步帶動醫療技術發展。
其次,能夠進一步調動醫生的工作熱情。既然是自己開診所,就要保障質量,這自然提高了醫生的熱情,把精力從一些不大務實的研究向具體問題方面轉移。在診室的盈虧需要自己全面負責的情況下,工作潛力也會得到最大化的發揮。
最后,有利于降低綜合醫院的管理成本。現在的綜合醫院動輒上千張床位,每日的病人成千上萬,為此,醫院就必須設置相應的接納設施,配備服務引導人員,加大安保力度,強化院感防控,這些都會成為醫療成本,加重國家和個人的負擔。一旦醫生走出大醫院,來到自己的診室,在帶走病人的同時,其實也分解了相應的管理成本,降低了醫院的運行成本。
但是,前景雖然看好,但仍有許多實際問題需要一步步解決。
按照相關規定,“符合條件的全科醫師,或加注全科醫師執業范圍的專科醫師”才能全職或兼職開辦全科診所。一般說來,在社區開診所,確實應該全科專業。可是,現在醫生獲得全科醫師資格的路徑并不很通暢。在北京,一名綜合醫院的醫生想獲得全科醫師資格,不但需要脫產到社區接受專門培訓,而且綜合醫院的醫生在注冊全科醫師后還必須放棄原來的專業資格。僅此一條,就令大多數的專業醫生望而卻步。如何讓高水平的醫生擁有全科資格和技能,就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另外,如果個人診所真的如雨后春筍般普及開來,相關的管理也會成為新問題。僅現在的醫療機構就已經讓管理部門感覺管不過來了,到時候一大批低門檻機構開業,如何規范化管理和監督是一個問題。所以,鼓勵醫生開辦自己的診所,對于我們醫療體系建設是一次有益探索,前景看好,但任重道遠。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醫生 診所 醫療 開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