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探訪ICU:監護醫生和死神“掰手腕”,搶救永不停歇
在許多人眼里,“ICU”三個字母神秘而危險,這是重癥加強護理病房的英文縮寫。在這個特殊的地方,醫生們每天都在和死神進行著無聲的搏斗,他們的辛苦超乎常人想象。
日前,記者“全副武裝”走進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北京安貞醫院的重癥監護病房,探訪醫生們的工作和生活狀態。
和死神“掰手腕”
死神隨時都會撥動倒計時的秒表,重癥監護醫生必須在最短時間內,從錯綜復雜的環境中找到機關,解除隱患
早上7點50分,距離規定的交接班時間還差10分鐘。38位醫生齊聚在北京朝陽醫院十三層呼吸重癥監護病房的小會議室里,神情嚴肅。醫生們圍坐成兩圈,打開化驗報告和CT掃描照片,開始輪流匯報過去12個小時里的患者病情。
“1床是位90歲的老人,慢性呼吸衰竭加重?!?/p>
“2床做了肺動脈血栓內膜剝脫術,今天是術后第七天,病情好轉?!?/p>
“4床是個年輕男性,有淋巴瘤病史,患有重癥腺病毒肺炎和急性腎損傷,用了連續血液凈化和體外膜肺?!?/p>
“5床從安徽轉院過來,有彌漫性肺泡出血和呼吸衰竭,經過抗感染、抗炎治療后,血氧飽和度94到100,體溫降到37.6℃?!?/p>
……
總共12名患者,個個病情危重,有幾個至今仍掙扎在死亡線上。住進這里的人,大部分處于多個器官危及生命的狀態,由于病情復雜,在普通病房無法得到有效救治。只有經過嚴密監護和綜合治療,才能減少死亡風險。醫生們說,重癥監護病房就是拯救危重患者的最后一道防線。
辦公桌上摞著一堆紙質病歷。主治醫師每念一名患者,一位戴著藍口罩的醫生就會換一本病歷翻閱。雖然“藍口罩”只看不說,但會議室里的眼睛都盯著他。
“我看昨晚11點,2床的氧耗是3000多,平時只有六七百,誰來解釋一下?”“藍口罩”開口了。
“藍口罩”又問:“還有3床的華法令(一種抗凝藥物),給到4.5毫克的時候,他的INR(國際標準化比值)從1.7升到了2.5,你們只觀察一天就調整劑量了?請問華法令的干擾因素有哪些?”
“綠色蔬菜?”一位醫生小聲嘀咕。
“綠色蔬菜多了,具體是哪些蔬菜、哪些食物,或者哪些藥物?”“藍口罩”追問道。那位被問的醫生面紅耳赤,會議室里鴉雀無聲。
“細心,你們得細心!不能總是大概齊。每天患者使用的藥物,還有飲食,到底有什么變化,都要記清楚。還有華法令的調整,國外把INR值放到2.5至3.5都行,我建議不要調得太頻繁,要注意細節,包括測血時間要一致?!薄八{口罩”語重心長地叮囑,幾位醫生端起小本仔細記錄。
這位“藍口罩”,就是朝陽醫院的副院長童朝暉,也是這個病房里資歷最老的醫生。20多年的從醫經驗告訴他,細心是重癥監護醫生必備的特質,有時找準一個細節,就能讓患者起死回生。
“9年前,有位患者因肺炎導致嚴重的呼吸衰竭。他女兒從外地趕來找我,說家里人把壽衣都買好了,但她不甘心。我參加了會診,發現病情確實很重,但到床邊仔細一看,又感覺他不是真的呼吸衰竭。”當時,童朝暉試著調整老人的呼吸機,發現癥狀明顯改善,一問病史,只是普通肺炎。“我判斷他出現呼吸衰竭癥狀,很可能是補液過多導致肺水腫。于是調整方案,包括調呼吸機、抽肺水、限制補液等,大概過了一個月,老人康復出院,還能騎車。這類病例告訴我,別放過一個微小的異常,有時危機和生機都藏在細節里?!?/p>
重癥監護醫生的敏銳觀察,要靠長期大量的學習積累。重癥監護對醫生的技術要求非常高,因為患者身上不只是某一個器官有病變,而是心、肺、肝、腎等都有病變,所以重癥監護成為多學科知識的交匯點。“比如患者發生多臟器功能衰竭,有的學科主張多補液體,但補液過多又會對肺造成負擔,這就需要重癥監護醫生綜合研判,平衡各種治療方案的矛盾利弊。”童朝暉說。
有時,患者一個生命體征的微小波動,可能觸發連鎖反應,造成致命的影響。童朝暉說,死神隨時都會撥動倒計時的秒表,重癥監護醫生則必須在最短時間內,從錯綜復雜的環境中找到機關,解除隱患?!爸灰谶@里,每天24小時,每分每秒,醫護人員都要睜大眼睛,嚴密觀察,因為隨時都要準備好和死神‘掰手腕’?!?/p>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探訪ICU 監護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