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一線傳真 一線傳真
張家口多舉措推動產業扶貧全覆蓋
8月25日,赤城縣樣田鄉75歲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智文瑞,在華耐公司聯棟日光溫室里給蔬菜澆水,他在這里每天能收入近百元。目前,華耐公司赤城蔬菜生產基地已吸納附近貧困戶667戶,貧困戶有了穩定收入。
近年來,張家口市越來越多的貧困群眾通過特色種植、特色養殖、特色旅游等產業,在家門口實現就業脫貧。
張家口作為深度貧困地區,有12個縣區是國定、省定貧困縣。其中5個貧困縣被列入全省深度貧困縣,占全省深度貧困縣的50%;99個貧困村被列入省級深度貧困村,占全省深度貧困村的48%。截至2018年底,剩余未脫貧人口6.5萬戶、11.37萬人,分別占全省的33.3%、28.5%。
“把創業戶放到產業鏈上,把留守戶放到公益崗上,把困難戶放到保障線上”。張家口市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治本之策和核心之舉來抓。
圍繞產業就業全覆蓋這一目標,該市依托產業扶貧“235”示范工程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兩大載體,著力培強一批優勢產業、培優一批特色產業、培育一批新興產業、做實一批生態產業。實施“八動”工作法,提升產業扶貧項目覆蓋率,強力推動產業扶貧高質量發展。
組織推動。該市成立了18個市級扶貧工作專班,集中優勢,形成了“市級統籌調度、部門牽頭推進、縣區負責落實”的工作體系。每個專班分戰線推進,層層簽訂責任狀,形成了上下齊抓精準扶貧的工作合力。
內源驅動。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提升貧困群眾內生動力。開展新時代講習所、百名科技干部幫百村等六大活動,送科技政策下鄉,“手把手”幫扶。實施“百名脫貧致富標兵”“百戶科技致富示范戶”等培樹工程,實現“輸血”向“造血”轉變。
龍頭牽動。積極引進種植養殖等龍頭企業,開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提質擴模帶行業行動。2018年全市80多家龍頭企業直接帶動貧困戶3.11萬戶、貧困人口6.07萬人,引領特色種養業帶動22.89萬貧困人口,人均增收800多元。
項目帶動。2018年全市實施產業項目3800個,投入資金37.84億元,推動產業扶貧全覆蓋。陽原、涿鹿、懷來等縣大力發展杏扁、葡萄等經濟林300多萬畝,帶動4萬貧困人口增收致富。崇禮、宣化、赤城等縣區積極引導貧困戶參與生態建設,獲得土地流轉、造林務工、林業管護等收入。利用荒山荒坡積極發展光伏產業,光伏項目規模達134.78萬千瓦,覆蓋全市所有貧困村和46%的貧困戶。
示范促動。實施產業扶貧“235”示范工程,重點打造209個樣板村,培育304家示范合作社和55家示范龍頭企業,推廣成熟典型20多個。尚義縣大營盤鄉2015年引進枸杞種植農業產業公司,在鹽堿灘地發展水果、枸杞種植。該企業2018年基地規模達5萬畝,3100戶農戶(其中貧困戶1518戶)通過流轉土地年均增收760元。企業還吸納300多農民在園區打工,人均年收入3萬余元。
三產互動。推廣“景區帶村、能人帶戶、公司+農戶”等旅游扶貧模式,推進“種養加游”全產業鏈發展,推動三產融合,輻射帶動227個貧困村、1.87萬貧困人口。
就業撬動。該市依托蔚縣剪紙、陽原皮毛、萬全戲服等傳統手工業,推廣“扶貧車間”和“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促進貧困群眾增收。2018年,全市組織2.2萬貧困人口參與生態建設,為貧困人口提供生態護林員、河湖巡查員公益崗位3.95萬個。
開放聯動。積極承辦全國科技示范大棚現場觀摩會等高層次產業扶貧活動,多批次參加各級各類推介活動,有效提升特色產業的知名度。深化與京東、蘇寧等大型電商平臺的合作,2018年,全市農村電商網絡銷售額超過8億元,受益貧困人口近萬人。
2018年,全市15.79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1024個貧困村出列,萬全區、崇禮區、宣化區、涿鹿縣實現摘帽。2019年,全市計劃12.58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470個貧困村出列,剩余的8個貧困縣和趙家蓬區實現摘帽。
【編輯點評:大力開展特色種植、特色養殖、特色旅游等扶貧產業,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治本之策和核心之舉來抓,脫貧才能顯實效。】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產業 貧困 扶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