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一線傳真 一線傳真
昭平:產業融合筑牢脫貧根基
本報記者 王克礎 通訊員 李竹珺 玉桂
10月26日,昭平縣舉辦“生態昭平·綠色騎行”活動,來自全國各地的70多名騎友歡聚昭平,騎行在走馬觀畫騎行綠道上,數十公里的沿岸路途盡是好山好水。近年來,隨著“體育+旅游”產業融合持續深化,奮勇拼搏、堅持不懈的競技精神激勵著昭平人民在脫貧攻堅、全力東融主戰場建功立業。
暢通產業融合路
“第一次來到昭平參加騎行活動,這里山水讓人感覺路途仿佛不再遙遠,來年我還會再來。”來自遼寧省的騎行愛好者劉文龍說。
在“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昭平,產業扶貧是一場硬仗。連綿不斷的群山成就了昭平縣優良的旅游資源,卻束縛了產業融合發展。昭平縣曾經邀請不少投資商前來考察,但往往客商還沒到縣城,就被這里的盤山公路繞暈而退縮了。
9月29日,賀巴高速公路(鐘山至昭平段)正式通車,將巴馬、昭平等長壽之鄉連成一條“長壽公路”。大交通帶動旅游扶貧的發展,高速路通車后的第一個國慶黃金周,昭平縣共接待游客39.47萬人,同比增長35.3%,旅游總消費達2.53億元,同比增長44.9%。
近年來,昭平縣著力把傳統的“吃、住、行、游”拓展為“商、養、學、閑”模式,構建產業融合模式,推動由單一的觀光型旅游向生態健康復合型旅游轉變,打響生態長壽旅游文化品牌,培育茶文化之旅、騎行之旅、民宿研學之旅、紅色之旅和親水之旅等旅游扶貧新業態,推動文旅、農旅融合,助力脫貧攻堅。
1-9月,昭平縣旅游接待總人數達到814.06萬人次,旅游總消費107.32億元,同比增長27.20%,旅游+產業成為該縣“三個百億元產業”中率先突破百億的主打產業。
精準打好山水牌
“產業融合就是一園茶、滿樹花,鄉村風景美如畫。”走在昭平縣福行茶園,年過七旬的廣西首位茶業大師何玉開笑呵呵地說。2017年,他在福行村租下200畝地,發展有機茶種植,修建茶園觀光步道,在步道兩旁種下數十種觀賞、實用的花果樹木。每天有10多個貧困戶在茶園務工,每人每月增收2000多元。
“我在茶園旁邊開了家農家樂,等茶樹開花結果,這里就是最好的鄉村旅游點。”投資農家樂的潘先生說。
昭平縣黃姚古鎮景區先后榮國家歷史文化名鎮、國家4A級景區等榮譽稱號。守著“寶山”,古鎮周邊的居民紛紛做起賣特產的小生意,經過不斷摸索調整,形成了以昭平茶、黃姚豆豉、黃精酒、野生中藥材等農特產品為主的旅游產品體系,走上了依托農旅融合脫貧致富的道路,讓古鎮核心區以外的貧困戶們享受到旅游發展帶來的紅利。
黃姚鎮界塘村峰門老寨是古村落,四面環山,風景宜人。2014年,峰門老寨開始發展旅游扶貧,村民自發成立旅游開發合作社,種下近2000株油茶、梨樹、桃樹等樹木,帶動周邊鄉村旅游發展。2019年,黃姚豆豉文化創意科技園落戶峰門老寨,規劃面積1100多畝,總投資10.3億元,打造豆豉產業示范區、文化體驗區、特色旅游區、生態康養區等創意園區,引入互聯網科技元素,進一步延伸產業鏈。
“東融”助力結碩果
“我們在電視上看到昭平茶扶貧廣告,茶園美得讓人心動,剛好高速開通,就來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昭平美景讓人流連忘返。”廣東游客江芷瑩說。賞茶園風光、品特色茶宴成為許多大灣區游客到昭平“打卡”清單中的第一位。近年來,昭平縣與肇慶市中國旅行社、肇慶市廣之旅行社合作,開辟黃姚古鎮-船游桂江-南山茶海等多條精品旅游線路,先后接待大灣區游客100多萬人次。
走進昭平縣文竹鎮紙社村竹鼠養殖基地,一陣“咯吱咯吱”的聲音傳來,300平方米的廠房里,500對竹鼠正在啃食新鮮竹子。廣東肇慶市鼎湖區的溫金才帶著養殖技術和市場經驗來到昭平縣推廣竹鼠養殖。在推動深度貧困村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中,文竹鎮借助3.2萬畝竹林和粵桂扶貧協作帶來的市場、資金和技術等優勢資源,帶動規模超過200只竹鼠的養殖戶18戶,存欄量1.14萬只,創造經濟價值近300萬元。不久的將來,昭平深山里的竹鼠將進入粵港澳大灣區居民的餐桌上,通過扶貧協作,廣東的鼎力支持與廣西的生態資源實現跨時空融合。
2019年來,昭平縣以“以獎代補”的形式,進一步加大對茶葉、中藥材、竹鼠養殖等特色產業的扶持力度。截至10月24日,昭平縣已發放產業獎補金額2671.58萬元,預計全年發放金額達4300萬元。產業融合的堅強根基,為昭平縣脫貧攻堅帶來累累碩果。2016年以來,昭平縣累計實現35個貧困村脫貧出列、1.06萬戶4.72萬人脫貧摘帽。
關鍵詞:產業融合筑牢脫貧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