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无码色播在线观看,亚洲成av人无码不卡影片一,澳洲精品不打码在线观看

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薛俊清:“以政治講學術”的思政魅力

2019年12月26日 14:35 | 作者:薛俊清 | 來源:中國教育報
分享到: 

作者: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中國夢在意識形態工作創新中的作用及宣教機制研究”負責人 薛俊清

黨員領導干部和大學生群體,是我國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兩類主體人群。對這兩個群體的教育既有區別,更有內在聯系。他們服從于同樣的思想政治教育規律,而且在“人”的培育上具有連續性、繼承性。通過對兩者的比較研究,能找到一個符合學校特別是高校特色的思政工作路徑。作為領導干部培養的主陣地,以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為代表的各級黨校這兩年明確了“以學術講政治”的課程定位。如果說,“以學術講政治”是對領導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介入路徑,那么“以政治講學術”就是高校思政課的介入路徑。

“以政治講學術”的對象內涵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師的授課如果停留在“以事說事”或“以理說理”層面,這樣的課堂是糟糕的,因為前者容易流于經驗主義,后者容易陷入抽象主義。相反,如果能夠“以理說事”或“以事說理”,理論與實踐相互貫通,就可能是一堂好課。“事”的格局大小,決定著這堂課的層次水平。用政治實踐中的“大事”而不是個人生活中的“瑣事”來與“理”相互闡釋,才能真正達到思想政治教育應有的高度。“以學術講政治”,是升級版的“以理說事”,其落腳點是政治。之所以適用于領導干部,是因為他們在工作實踐中形成了敏銳的問題意識,適合于他們的教學是專題式教學,就是以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及各種主題教育為主,每次課都有一個鮮明的以問題為導向的政治主題,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去分析闡釋這些問題,也就是用學術講政治。而“以政治講學術”,是升級版的“以事說理”,其落腳點是學術,適用于以高校為主的思政課堂。未走入社會的青年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處于確立時期,需要系統化、理論化的知識建構。所以,高校的思政課程有統一、專門的教材,固定的課時安排,每門課所涉及的內容都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學術體系。《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中提出,要加強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內容的思政課課程群建設。如本科階段開設的必修課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等。這些課程群的核心內容構成了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的學術體系,反過來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又為這些課程提供學科、學術、學理的支撐。

同為學術性,思政課程與專業課程最大不同是它的政治實踐性,用政治鑒別力、政治情懷、政治信念等激活課程中的學術問題,才有可能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這就是“以政治講學術”的實質。相反,凡是把一門思政課程變成單純知識傳遞的課程,都不是成功的教學體驗。政治引領與價值引領是統一的。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例,作為哲學專業中的一門課程,與作為思政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的基礎內容,其向學生傳遞的東西肯定是有區別的。在區別基礎上,才能真正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的,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而行,形成協同效應的要求,這是“以政治講學術”的進一步延伸。

“以政治講學術”的方法內涵

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解決的是理論說服的問題,而說服是一個方法問題。為什么同樣的課程內容,在不同的思政課堂上,有的聽起來讓人如沐春風,有的卻味同嚼蠟?有的熱鬧一時,有的卻雋永一生?思政課堂就是一個教師用理論說服學生的過程,所以正如馬克思所說:“理論只要能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在馬克思那里,能“說服”人的“徹底”的理論,首先不是一些枯死的教條,而是對“事物的根本”分析;其次,馬克思所說的“事物”也不是瑣碎日常,而是有時代問題特征的“事物”,因為“每個時代總有屬于它自己的問題,而所謂問題就是公開的、無畏的、左右一切個人的時代聲音”,它有鮮明的政治屬性。所以,“以政治講學術”的方法內涵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用課程中涉及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時代問題;二是用透徹的問題分析內化、鞏固對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的掌握。落實于理論中的“為什么”而不是落實于實踐中的“怎么辦”,這是與領導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區別。“以政治講學術”是對高校思政課教師的基本要求,更應成為方法自覺。一位優秀的思政課教師應該把捕捉“時代問題”、回應“時代聲音”作為自己畢生修煉的內功,真正做到習近平總書記所要求的“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用真理的強大力量引導學生”。

以課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中“唯物主義辯證法”內容的講授為例,作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內容,如何向學生傳遞其思想精髓,在考驗著一個思政課教師的學術素養。高品質的課堂是在教材內容基礎上對辯證法的升華,不合格的課堂是對教材內容的庸俗化解讀。有的教師在課堂上無原則地使用辯證法的規律范疇去“解釋世界”,把辯證法講成了“用實例證明原理”或“用原理解釋實例”的“原理+實例的總和”。這樣的課堂,辯證法似乎可以套用在任何對象上,恰恰變成了恩格斯當年批評的“可以套在任何論題上的刻板公式”,把辯證法講成了人們所譏諷的“變戲法”。辯證法是包含著人的主體能動性、有歷史內涵邏輯的辯證法。正如馬克思所說:“辯證法對現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對現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對現存事物的必然滅亡的理解……按其本質來說,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一位優秀的思政課教師應立足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發展講認識的辯證法,立足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程講理論與實踐關系的辯證法,立足于中國共產黨的自我革命講解放思想的辯證法,立足于黨史、國史、改革開放史講發展的辯證法,這是“以政治講學術”的真實運用。

“以政治講學術”的價值內涵

在理論說服的基礎上,思想政治教育還要解決價值認同的問題。因為教育實踐主體即教育者本身有自己的價值立場,一個合格的思政課教師不僅是“有我”的,而且其本身持有的價值觀與課程內容中所表達的價值觀應該是一致的、合拍的,讓自己的價值理性“激活”課本中的價值內容,做到“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而一位不合格的思政課教師,把課程內容變成沒有價值立場的純粹知識傳遞,更有甚者“攜帶私貨”,在課上或課下發出不同的立場聲音,這樣的人都是不應該進入思政課教師隊伍的。所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并對思政課教師提出了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的期望和要求。“政治要強”四字包含著豐富的內涵,首先,在政治底線上,教師在課堂上要堅持政治規矩,保有政治意識,這是在課堂紀律這一消極意義上言說的;其次在價值追求上,教師要用政治思維、政治視野引導學生,用政治情懷、政治信仰感染學生,這是在個人信仰這一積極意義上言說的。一個在課堂上秉持所謂“價值中立”,聲稱與政治“絕緣”的思政課教師是無法想象的。所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六個要求”中,“政治要強”與其他五個要求不是并列關系,而是統攝關系。

“用政治講學術”,實現了“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體現著思政課的守正功能。守正與創新是辯證統一的,守正是基礎,創新是為了更好地守正。一位優秀的思政課教師,是樂于接受創新并善于創新的,無論采用怎樣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手段、教學形式,目的都是通過與學生的雙向互動,發現問題、回答問題、升華問題,將教材中抽象的理論與現實中生動的政治實踐相結合,將課程理論所涉及的宏觀命題具象為學生可感可知的家國情懷與場景。在這個生動的過程中,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尊其師,奉其教;敬其師,效其行”。也讓思政教育成為“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的過程。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思政 政治 課程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