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无码色播在线观看,亚洲成av人无码不卡影片一,澳洲精品不打码在线观看

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精準觀察 精準觀察

易地扶貧搬遷的“貴州奇跡”

2019年12月26日 17:31 | 來源:貴州日報
分享到: 

2016年—2019年。

四年時間,188萬貧困人口陸續告別“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荒涼大山,遷向城鎮、遷向園區、遷向充滿生機活力的地方,開啟了各自嶄新的人生。

四年時間,在貴州大地延續了千百年的絕對貧困,也因188萬人生存發展條件翻天覆地的變化而褪去了“魅影”。

易地扶貧搬遷,是“挪窮窩”與“拔窮根”的治本之舉。2015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考察調研時強調,要對“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地方的貧困人口實施易地搬遷。2015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向全國發出了易地扶貧搬遷動員令。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讓貴州的減貧思路豁然開朗,為貴州堅決打贏易地扶貧搬遷硬仗提供了基本遵循。

作為全國搬遷規模最大、任務最重的省份,貴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貴州脫貧攻堅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緊緊圍繞“六個堅持”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創新抓好“五個體系”,寫好“后半篇文章”。2019年底,貴州全面完成188萬人的易地扶貧搬遷任務。

曾有人盤點過人類歷史上的10次大遷徙,這些數百萬級人口規模的遷徙,幾乎無一例外與疾病、饑荒和戰爭有關,而今天發生在中國大地上的這一次偉大遷徙,卻是在強有力的組織下向著小康與幸福奔去。“喬遷方覺新家好,思源倍感黨恩長”,在普安縣納茶社區,一戶易地扶貧搬遷戶在自家新房前貼出這樣一副對聯。和他們家一樣,當時間的指針即將指向2020,遍布全省的946個安置點45萬多套住房也都迎來了它們各自的主人。188萬人順利搬遷,一個不少,由衷感恩。

在歷史的長河中,四年只是“彈指一揮間”,然而對于188萬實施搬遷的貴州人來說,這卻是一段我們共同見證和參與的歲月,是無數個體及家庭命運的巨變,是4000萬貴州人向著未來充滿激情的迸發,也如涓滴入海,匯聚成同步小康的磅礴力量。

奇跡,總是孕育于“不可能”之中。

2016年,全國新時期易地扶貧搬遷起步實施之時,擺在貴州面前的是這樣一串極具挑戰的數字:

搬遷人數全國第一,188萬人,幾乎相當于拉脫維亞一個國家的人口總數;搬遷地域廣,涉及到89個縣市區、開發區,超過10000個自然村寨;搬遷難度大,188萬搬遷人口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占到150萬人,占比接近80%。而彼時的貴州,還只是一個經濟總量剛剛突破萬億,財政總收入2400多億元的省份。

“貴州是全國搬遷規模最大、搬遷任務最重的省”,國務院扶貧辦的負責同志曾不止一次如此概括。把時間撥回過去的一些場景再看一看,我們就不難體會這句話的分量。

安順市紫云自治縣聯八村,山高谷深,不愿安守貧困的村民合伙養了幾頭豬。臨近春節,高高興興趕著豬兒想去賣個好價錢,卻不想山路還沒走完,肥豬卻累死了。幾個村民只能抱頭痛哭。

黔東南從江縣宰近村,村民吳盛勇一家住在祖傳的木板房里,一樓養豬二樓住人,沒通電,白天就像夜晚一樣黑,用水只能去接山壁上滑落的水滴。

一位參加電力村村通攻堅的干部,望著連綿起伏的群山,急切而又無奈的感慨:“太遠、太高、太分散了,搞了兩三個月,也只零星通了三四戶人家的電。”水、電、路、網絡這些最基本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離城市那么近,卻離山村那么遠。

既然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既然重重大山阻隔了村民分享現代化紅利,既然貧困趕不走,小康進不來,那么最好的選擇就是一個字:搬!

搬,是188萬深山區、石山區、石漠化地區貧困人口的共同愿望;

搬,是貴州在減貧斗爭中一直不斷探索完善的突破口——早在1997年,貴州就在中央支持下,選擇紫云、羅甸、長順、普安4縣開展了“以工代賑移民搬遷脫貧試點工程”;

搬,是貴州早已下定的決心、認定的途徑——從2001年明確“實施易地扶貧安置,是幫助這部分人口徹底解決溫飽、實現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到2012年貴州省啟動扶貧生態移民工程實施搬遷56萬多人,貴州扶貧搬遷的步伐從未停歇。2015年12月,貴州更以“起步就是沖刺”的狀態,率先在全國打響易地扶貧搬遷“當頭炮”。

“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這是一百多年前,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里留下的深沉思考。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讓全社會的人都享有自我尊嚴,有實現個人理想的機會,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在要求。一戶人的搬遷,是生活的改變。188萬人的搬遷,正是讓發展更加平衡,讓發展機會更加均等、發展成果人人共享的生動注腳。

12月2日,冬日的暖陽里,在道真縣上壩鄉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花園里曬太陽的老人們圍在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孫志剛身旁,你一言我一語地述說著從山區里搬遷出來以后的新變化。孫志剛握著一位老人的手說,“我們就想大家生活好一點,住得好一點,老年人老有所養,年輕人有工作,多掙一點錢,把家里照顧好。”

那天陽光正好,小區一棟樓房山墻上紅彤彤的大字“自力更生謀發展,勤勞致富感黨恩”被照得格外耀眼。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四年內完成188萬人的搬遷,無論是從時間、規模、復雜程度和質量要求來看,都是一項“超級工程”,意味著對決策者、實施者的決心、智慧、能力的考驗。對經濟實力并不深厚的貴州來說,更需要有一套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辦法。

“人往哪里搬、錢從哪里籌、地在哪里劃、房屋如何建、收入如何增、生態如何護、新村如何管”,這是習近平總書記針對易地扶貧搬遷提出的七個關鍵問題。這“搬遷七問”個個指向易地扶貧搬遷的難點與重點,個個都曾撲滅過許多國家和地區“移民減貧”的夢想。要順利完成好這項事關188萬人的“超級工程”,貴州必須拿出鐵一般的擔當、超常規的舉措和處處以人民為中心的決心。

錢從哪里來?堅持省級統貸統還,省級把上千億元的籌資還款壓力主動扛在了肩上,目的只有一個——讓市、縣兩級不必再分心于資金籌措和還款壓力,集中精力推動搬遷項目實施。

窮根怎么拔?堅持自然村寨整體搬遷為主,將50戶以下、貧困發生率50%以上的自然村寨整體搬遷出山,徹底擺脫環境資源困境,斬斷貧困代際傳播,確保脫貧路上“一戶不落、一個不少”。

人往哪里搬、地在哪里劃?堅持城鎮化集中安置,既讓搬遷群眾能同步享受縣城和周邊城鎮良好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又為搬遷群眾的就業創業打開了更大空間。

房屋如何建?堅持以縣為單位集中建設,明確了縣一級的包保責任和搬遷小區的建設工程進度和質量;堅持不讓貧困戶因搬遷而負債,通過嚴控住房建設面積、建設成本、個人自籌標準和高層電梯房“四個嚴控”,牢牢守住了易地扶貧搬遷“保基本”的原則。

收入如何增?堅持以產定搬、以崗定搬,能提供多少就業崗位,就確定多大安置容量,精準落實搬遷對象每戶1人以上就業。從“搬得出”開始就為“穩得住、能脫貧”埋下伏筆,這是貴州為群眾生計謀劃的遠見,也是貴州高質量完成搬遷任務的擔當。

“六個堅持”指向鮮明,邏輯清晰,支撐有力,形成了明確的政策框架和實施路徑。在這整體框架之下,省級層面還先后出臺了57個省級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性文件,確保各級各地在執行中不走形變樣,確保群眾能夠搬得穩穩當當。

好政策讓群眾穩了心。在整鄉搬遷的晴隆縣三寶鄉,村民們扶老攜幼向著新家——阿妹戚托小鎮走去,在那里有建好的新房、嶄新的家具、成套的家電,搬遷小區已經規劃建設為一個旅游景區,有許許多多的就業崗位在等待著他們。

“政策好不好,要看群眾是哭還是笑。” 2019年年初貴州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的隨機入戶抽查結果顯示,群眾對搬遷政策的滿意度達99.46%,對配套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設施的滿意度達99.03%,對住房的滿意度達98.28%,對就業脫貧措施的滿意度達97.95%。“六個堅持”,牢牢穩住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在全省的一個個搬遷小區,家家戶戶的客廳里都掛著一幅老屋和新家的對比照片,上面寫著紅燦燦的大字“感恩黨中央,感恩總書記”。

時間能夠折疊嗎?如果不能,百萬人口級別的搬遷與百萬人口級別的安置與脫貧,如何才能同步完成?

“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如果群眾只是搬出了大山,搬進了城鎮,而生產生活方式沒改變,就業、教育、醫療、保障等難題沒有得到根本性解決,那將是怎樣的場景?搬遷,更是一個完整的體系。

搬遷是手段,脫貧是目的。搬遷與脫貧,必須同步完成。時間,必須“折疊”。2019年2月23日,貴州省委大禮堂,全省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工作推進會,《關于加強和完善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工作的意見》和七個配套文件正式公布。在搬遷工作還處于攻堅期的時候,貴州省委、省政府又在時間的棋盤上,落下一步“先手棋”——全省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重點從搬遷為主轉入以做好后續工作為主。

在搬遷的同時,為群眾謀劃好未來的生計與生活。“扎實抓好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培訓和就業服務體系建設、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社區治理和基層黨建體系建設‘五個體系’,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半篇文章’。”孫志剛的這段講話,被每個參會者重重地記在了筆記上,也被深深地貫徹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中。

在黔西南,“新市民計劃”應運而生,讓搬遷群眾城市、農村“兩頭跨”,既繼續享有老家農村“三塊地”的收益,又享受與城鎮居民同樣的各項保障。全省搬遷任務最重的市州,卻率先完成了搬遷任務。

在安順,84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配置、共享了71所幼兒園,70所小學,73所初中,孩子們再也不需要凌晨5點就起床,走著山路去上學。城鄉教育的“起跑線”差距因為搬遷而大大縮減。

在黔東南,人搬出了山寨,文化的“根”沒有割斷。在苗族聚居的移民新區,斗牛場、蘆笙場、游方長廊、苗族文化一條街處處可見。每逢節日,少數民族同胞和原來一樣斗牛、喝酒、對歌,“鄉俗”在這里傳承、“鄉愁”在這里延續。

初次離開山區的老鄉不懂城里的交通規則,銅仁大龍的干部建起模擬交通燈,從安全過馬路教起;剛剛住進城鎮,老人孩子記不住自己樓棟的名稱,興義栗坪社區的干部用大家熟悉的蔬菜、水果給樓棟命名;第一次接觸防盜門、抽水馬桶,搬遷戶難免出現問題,正安縣瑞濠移民安置點的黨支部把黨小組建在樓棟里,黨員干部隨叫隨到,一年下來給群眾開鎖、通下水道的活就干了5000多次……干部的貼心換來百姓的安心,身邊有一群可以信賴的人,城里的生活似乎也沒有想象的那么“不適應”。

今年11月,省委副書記、省長諶貽琴在黔東南州調研期間,特意到搬遷安置點看望了駐扎在這里的幫扶干部們,與他們一一握手。這是貴州對基層干部的由衷致意,更是對細致與奉獻的真誠褒獎。

搬遷與扎根同步,移民與脫貧共振。“奇跡”的創造,在于頂層設計的決心,在于政策執行的精準,也在于無數人創造性的工作和默默無聞的堅守與潤物無聲的付出。

“我們要在脫貧攻堅主戰場上堅守初心、涵養初心、踐行初心,在按時打贏脫貧攻堅戰中勇擔使命、遂行使命、不辱使命。”省委十二屆五次全會發出了響亮號召。

要精準確定出每一個需要搬遷的農戶,要傾聽188萬種不同的聲音,要讓188萬人愿意告別故土,意味著全省的黨員干部要數千萬次往來于山路崎嶇的村寨、走訪最為邊遠的農戶。走斷腿、磨破嘴,用誠信換取群眾的信任,用后續服務贏得群眾的支持。188萬群眾搬遷的背后,是一段段見證初心的書寫,也是一場場干部作風的錘煉。

白天走村串戶,餓了一碗炒飯,一盒泡面,夜里經常忙到凌晨。玉屏縣的扶貧干部姚祖豪在妻子臨盆時,也只是抽晚上的時間回家看了看,囑托老人幫助照料。因為他知道“我是這場輸不起的攻堅戰的領隊,我不能落下,讓干部職工孤身向前沖。”

“我醫得了他們的病,還要醫得了他們的思想,所以我要到村里面,把他們的思想轉變過來。”從醫生轉變成村干部,晴隆縣三寶鄉干塘村主任陳紅珍這樣解釋她的人生選擇。

易地搬遷,絕境突圍,這是黨員干部用汗水締造的奇跡,也是用生命譜寫的英雄壯歌。

沿河縣鋸齒山下的老百姓不會忘記,駐村第一書記文偉紅走村串戶忙碌的身影,他的父母更不會忘記文偉紅寫回家的那封信:“等這場戰斗結束,我會經常在你們身邊,陪伴二老,盡一份兒子應盡的孝道,并向你們講述我的戰斗故事!”然而,因走訪貧困戶途中的一場意外,文偉紅的生命永遠定格在45歲。

畢節市金海湖新區的老百姓不會忘記,河尾社區黨支部書記耿展宇那青春洋溢的笑臉。在核查貧困戶信息的途中,他不幸遭遇車禍遇難,年僅33歲。“山難渡、水難渡,血灑脫貧路;車行處,人行處,展宇幫千戶”,當地群眾送來的挽聯上,字字述說著對這名基層干部的無限懷念。

事關188萬人的大搬遷,沒有機會試驗、沒有空間容錯,只能以細致的作風作為保證。“黃金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他們不是鋼與鐵,他們也是血與肉組成的普通人。但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為貴州戰勝貧困的誓言,讓他們勇于沖鋒在前。

這是創造“奇跡”的強大精神動力,是世界上其他國家和組織都無法具有的制度力量。

這場歷史性的大搬遷,是制度創造的奇跡,也將締造無數個體的奇跡。

在銅仁萬山,扶貧搬遷戶劉東玲想不到,自己那雙拿慣了鋤頭的手,現在也可以握著鼠標熟練地在電腦屏幕上做著標注,她的標注會通過網絡傳到阿里巴巴的數據中心。  搬出大山一年多,她開始有了一個讓孩子成為數據專家的新夢想。

在黔西南興義,譚興華的夢想已經變成了現實。進城一年多,一邊打工一邊自學文化,今年2月,他通過考試成為了城市綜合行政執法局的一名工作人員。

正如今年的諾貝爾獎經濟學獎得主阿瑪蒂亞·森所言:貧窮,會使人喪失挖掘自身潛力的能力。易地扶貧搬遷,改變的不僅僅是貧困群眾的居住條件,更激活了他們的志氣、夢想和創造力,改變的將是他們子子孫孫的命運。

奇跡,源于制度的力量。

劉東玲和譚興華或許不會知道,在國務院扶貧辦,存放著22個省區市黨政一把手向中央簽署的《脫貧攻堅責任書》,其中有貴州的一份。如此立下“脫貧軍令狀”,開新中國成立以來之先河。為保證“軍令狀”不放空炮,脫貧目標還第一次納入五年規劃的約束性指標,并建立了最嚴格的考核評估制度。

制度明確責任,責任催生力量。

易地扶貧搬遷是精準扶貧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舉措。“只有干出來的輝煌,沒有等出來的精彩”,用四年時間讓188萬人順利搬遷告別貧困,這在貴州歷史上、在中國扶貧史上前所未有,也是中國1000萬貧困人口易地扶貧搬遷這場攻堅戰中的絢麗樂章。

歷史已經證明,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才能凝聚起全社會的力量,實施如此規模、如此艱巨的偉大工程。

改變數千萬人命運的偉力,正源于此。

“貴州是我見過的最令人鼓舞的脫貧范例之一”,在貴州考察之后,世界銀行原行長金墉不禁贊嘆。

“貴州的脫貧成果令人驚喜和震驚,許多減貧經驗值得發展中國家借鑒”,摩洛哥參議院副議長蘇伊里在聽取了貴州脫貧攻堅的介紹后感觸良多。

約旦駐華大使胡薩姆·候賽尼在走訪了貴州的農村之后告訴記者“在這里我深切地感受到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國夢是可以腳踏實地實現的目標,我認為未來是屬于這片土地的。”

“我們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標、苦干實干,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貴州,奪取了易地扶貧搬遷這場脫貧攻堅“頭號工程”和“標志性工程”的全面勝利。脫貧攻堅最后決戰的倒計時也已經開啟,告別貧困的千年夢想,將濃縮于未來三百多個日日夜夜的接續奮斗之中。

貧困不除、愧對歷史,群眾不富、寢食難安,小康不達、誓不罷休。創造了易地扶貧搬遷奇跡的貴州,也必將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以非凡的意志和智慧,在中國反貧困斗爭偉大決戰的時代畫卷上鐫刻出新的脫貧奇跡!

(黔瞻時評寫作組 執筆)

關鍵詞:易地扶貧搬遷的“貴州奇跡”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