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秀·風采秀·風采
王盛:緊固技術研發“核”人
“人活在世上,總要有個人生目標。既然把熱處理作為職業,就要把自己的理想、信念、青春、才智毫無保留地奉獻給這莊嚴的選擇,就像魚兒愛大海,就像禾苗愛春雨,就像蜜蜂愛鮮花!”這是江蘇中成緊固技術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主管及產品研發工程師王盛的座右銘。在工作中,王盛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無私奉獻,為中成緊固的發展壯大作出了不平凡的業績,有13項技術成果獲得實用新型專利,被人們譽為緊固技術研發的“核”人。
刻苦鉆研 碩果累累
企業創建初期,中成公司的技術力量比較薄弱,王盛刻苦鉆研業務知識,認真學習熱處理、金屬材料方面的技術知識,堅持創新理念,不斷對生產設備和制造工藝進行技術研發革新,先后完成8.8級和10.9級風電基礎錨栓生產線建設。設計的風電用高強度螺栓數字化中頻自動淬火裝置和風電螺桿淬火機傳動裝置,解決了錨栓中頻熱處理淬火不均、材料表面和芯部硬度超差導致性能不合格的問題,極大提高了產品合格率。他設計的已獲實用新型專利的一種風電錨栓超聲波檢測線用自動下料裝置和自動上料裝置,實現了超聲波檢測整個過程的自動化作業,提高了錨栓產品檢測的效率,并保證產品檢測的有效性。
針對金風科技的防腐技術要求,王盛設計了一種已獲實用新型專利的錨栓防腐油布自動涂油裝置,在原生產效率的基礎上,提高了20%以上。2018年通過熱處理工藝技術方案的創新,將10.9級高強度塔筒螺栓的合格率由原先的90%提高到98%,處于國內領先水平,極大降低了公司生產成本,提升了公司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通過產品力學性能數據和材料化學成分的分析對比,并結合熱處理工藝參數,形成產品大數據資料庫,分析材料化學成分和熱處理溫度對于產品質量的影響,選找出最佳的化學成分和熱處理溫度時間,改善優化生產工藝,提高產品的質量。
技術改造 降本增效
在公司建設高強度螺母新生產線期間,針對螺母沖頭使用壽命短的問題,王盛對螺母紅打模具沖頭進行設計改進,將螺母沖頭和沖頭模套的連接方式由臺階連接改成錐度連接,減少微間隙和微動,解決了螺母紅打沖頭根部斷裂的問題,提高其穩定性和使用壽命,降低產品的生產成本。他設計的一種已獲實用新型專利的螺母自動攻絲裝置,采用五工位自動攻絲,通過導向裝置解決了螺母自定心問題,一個人相同時間內可以完成之前單工位5個人的工作量,并且工件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得到提高。
王盛針對葉片螺栓端頭六角內孔熱處理過程中易產生裂紋的問題,通過調整熱處理溫度時間以及淬火液濃度,保證了產品機械性能的可靠性。針對葉片螺栓同軸度不能保證、加工過程震刀的難題,提出了雙面車一端定位、跟刀架移動輔助支撐一刀成型的技術方案,保證了葉片螺栓產品的形位精度。預埋螺套的內孔直徑較大,深度較深,精度要求很高,常規設備很難滿足加工要求。通過三工位深孔鉆,采用下定位上壓緊、從下向上的鉆孔方式,解決了上述難題。他設計的預埋螺套氣密性檢測裝置,自動化程度較高,通過電磁閥控制氣缸壓緊、預埋螺套內部充氣和放氣,實現了氣密性檢測整個過程的自動化。
以技立身 成為“核”人
作為公司的技術骨干,王盛緊跟時代的步伐,緊盯行業前沿技術,不斷更新知識,掌握最新的制造工藝。人要以技立身是他堅定的理念,他也是這樣做的,憑著過硬的技術,先后參與完成公司風電高強度緊固件新型防腐技術的研發、風電10.9級高強度塔筒螺栓的設計與制造、風電高強度緊固件新工藝的研發、海上風電高強度緊固件的研發制造、風電高強度緊固件松弛系數平臺的研發、風電超大規格高強度錨栓的設計研發、風電防腐錨栓螺母組合件的設計研發、風電10.9級高強度預應力螺栓的設計與制造、風電高強度緊固件熱浸鋅防腐技術開發、風電高強度緊固件熱縮套防腐技術開發、風電高強度螺栓張拉裝置的設計與應用等11項科研項目的研發工作。
多年來,王盛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創造出了不平凡的業績,是公司公認的技術“核”人。在科技這塊園地中,他灑下辛勤的汗水,播下希望的種子,收獲了豐碩的成果:研發的海上風電錨栓M64x3140-10.9、風電基礎錨8*2900-8.8、風電基礎錨栓M48*3540-8.8分別被認定為江蘇省高新技術產品;設計的風電基礎錨栓獲得2017年度鹽城市“專精特新”產品認定,并成功申請為實用新型專利;2019年獲得阜寧縣職工“十大先進操作法”先進個人、“阜寧縣新長征突擊手標兵”等榮譽。(記者 劉蕾蕾 通訊員 周永祥)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研發 風電 技術 緊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