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一線傳真 一線傳真
興平:四項硬核舉措決勝脫貧攻堅
白蒙 唐丹丹
金秋時節,在興平的大地上,一條南北走向的興渭大道兩旁產業園錯落有致,靠西南的一片片葡萄園里穿梭著忙碌的身影,伴隨著收獲的喜悅,給這個秋季平添了幾分色彩……一幅幅蓬勃發展的喜人畫面,預示著今年將是一個豐收年。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近年來,興平市將脫貧攻堅工作作為一項民生工程,拿出硬核舉措,真抓實干,接續發力,確保如期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
上好扶志“大課堂”
打造心勁加油站
近年來,興平市牢固樹立“扶貧先扶志,致富先治心”的扶貧理念,補齊貧困群眾“精神短板”,提振勤勞致富的精氣神,把擺脫貧困的知識、技術和方法的智慧融合起來,最大限度地激發貧困群眾“愿脫貧、會脫貧、能脫貧”的內生動力。
一方面,成立由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脫貧致富帶頭人等組成的脫貧攻堅“扶志扶智宣講團”,深入各鎮(街道)及164個行政村,重點解讀與群眾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醫療、教育、住房、產業等方面的扶貧惠民政策,推廣脫貧經驗,宣傳脫貧典型,著力破解貧困群眾“貧在素質”“困在精神”等問題。一方面,以“文化、科技、衛生、法律‘四下鄉’”、廣場文藝展演、愛國主義電影巡映等活動為載體,推動群眾性文化活動深入開展。去年以來,先后舉辦了“全民閱讀、最美興平”、第二十七屆“科技之春”等活動,將扶志扶智的“精神食糧”送到貧困戶的家門口。先后涌現出了興平市養牛戶任鵬維、黃花菜種植領路人劉歡石、“土豆哥”任維安、“草莓姐”翟亞歌、秋葵種植能手王拉練等脫貧典型。
壯大產業“菜園子”
撐起脫貧致富夢
近年來,興平市始終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根本之策,持續壯大產業“菜園子”。堅持產業融合、園區承載、突出特色,組建成立興渭現代產業園,成功招引天樂、綠佳、秦興、鼎惠等11家農業龍頭企業入駐,帶動沿線群眾6698戶24728人在家門口實現增收。依托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加快現代農業結構優化與轉型升級。截至目前,24個示范村流轉土地8400余畝,栽種櫻桃、葡萄、蘋果等苗木76萬余株。充分發揮興平市域內陜西金五谷現代農業有限公司、陜西金苗有限公司等在信息、技術、市場銷售方面的優勢,探索推行“龍頭企業+產業基地+農戶” “大園區+小業主”等新型農業經營模式。積極推行“大田托管”模式,鼓勵村集體領辦合作社156家,發展時令水果、苗木花卉、食用菌等特色產業2.4余萬畝,實現了貧困勞動力產業扶貧全覆蓋。
拓寬就業“新路徑”
充實增收錢袋子
“今年我已經55歲了,不能外出打工,在市委辦幫扶干部的幫助下,在市內公司找到了一份保潔工作,一個月能收入2000多元。”興平市西城街道花王村貧困戶趙喜鵲滿意地說道。
近年來,興平市通過整合部門資源,多形式、多渠道拓寬就業崗位。發揮興平市域內工業企業、社區工廠等眾多優勢,鼓勵引導有勞動能力貧困群眾就近務工,積極開發公益崗位安置半弱勞動力,累計實現轉移就業1.4萬余人。同時,通過勞務輸出解決一批,全力鞏固就業存量、做大就業增量。今年以來,累計轉移貧困勞動力就業13389人,新增轉移就業459人,其中,公益性崗位安置貧困勞動力61人,特設就業扶貧公益性崗位安置貧困勞動力140人,公益專崗安置貧困勞動力120人,6家社區工廠吸納貧困勞動力22人,扶貧基地8家吸納貧困勞動力25人。
跑出建設“新速度”
打通群眾致富路
“以前的路,坑坑洼洼的,高低不平,天一下雨,到處泥濘不堪,導致交通不便,很多農產品賣不出去,只能爛在地里。現在鋪上了水泥路,不僅我們出行方便了,而且農產品有小商販來到家門口收購,真是道路通,百事通啊!”花王村貧困戶王耀高興地說。
要想富,先修路。近年來,興平市在脫貧攻堅工作中,以建設“四好”公路為目標,始終把提升農村生產路、村內道路、通村道路等項目建設作為惠民富民的實事工程,全面提速打通農村“致富路” “幸福路”,真正實現了“建成一條路、帶動一片產業、致富一方百姓”。目前,興平市形成了以城區為中心、鎮(街道)為節點、村組為網點的道路網絡格局,實現了行政村100%通水泥路。今年以來,又新建和提升改造農村生產路、村內道路、通村道路約80公里,打通了群眾致富發展的“最后一公里”。
關鍵詞:四項硬核舉措決勝脫貧攻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