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一線傳真 一線傳真
拔掉窮根
脫貧攻堅帶來的變化無處不在。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7個尚未摘帽的貧困縣,看得見的,是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教學樓;看不見的,是大涼山深處人們拔掉窮根的歷史性突破。
大涼山的教育,正在“逆襲”。
這個秋天,21歲的彝族女孩鄭日雜坐進了大學的課堂。
在周圍同齡人輟學回家放羊、照顧弟妹,或者外出打工穿上漂亮衣裳時,她的選擇都只有一個:讀書。
媽媽一路支持女兒的決定,這在當?shù)匾鄬倭眍悺iL期以來在大涼山,人們看不到知識改變命運的機會。許多家長的觀念是,上學不劃算,還不如讓孩子回家?guī)У苊没蛘叻叛颉?/p>
但近年來,大涼山的學校規(guī)模越來越大,走進校園的學生越來越多。對比自己“讀出來”的各種偶然性,鄭日雜感受到了“必然”的趨勢。
脫貧攻堅帶來的變化無處不在。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7個尚未摘帽的貧困縣,看得見的,是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教學樓;看不見的,是大涼山深處人們拔掉窮根的歷史性突破。
大涼山的教育,正在“逆襲”。
“一個都不少”
“1052名學生,一個都沒少。”今年秋季開學報到當天,涼山州美姑縣洛俄依甘鄉(xiāng)小學校長俄地爾良終于松了一口氣。
過去,教室經(jīng)常坐不滿。有的學生上午還在上課,下午就見不到人影,老師只能漫山遍野去找人;在家長眼里,孩子考0分和100分沒啥區(qū)別;有的學生前一天還和同學一起玩耍,第二天就不見了,幾個月之后傳來的是他外出務工的消息。
失學、輟學成了常態(tài)。當?shù)氐囊粋€貧困縣,義務教育階段失輟學人數(shù)曾高達9289人,整個涼山州曾達到6萬多人。
控輟保學,成為涼山脫貧攻堅要啃下的“硬骨頭”。為了把這些孩子找回來,當?shù)叵氡M了辦法。有的地方每到開學季,就在交通要道設卡,把那些試圖外出不上學的學生截下來。當?shù)厣踔劣谩肮俑婷瘛钡姆绞剑瑧土P和警示那些鼓勵或放任孩子輟學的監(jiān)護人。涼山州教育局副局長包曉華說,現(xiàn)在的目標是:一個都不少。
“輟學次數(shù)最多的一個學生,我們勸返了8次。”包曉華說。
家長們也加入了“逼”孩子回來上學的陣營。他們發(fā)現(xiàn)鄉(xiāng)里的孩子考上大學后,畢業(yè)找到了好工作。還有的家長看到孩子到縣城賣菜卻不會算賬,開始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
涼山控輟保學攻堅戰(zhàn)收到了成效。今年春季開學,美姑縣僅有10人還沒回到義務教育階段的課堂。美姑縣教育體育和科學技術局局長黃瓊說,這10位同學已回到學校。
截至6月14日,52個未摘帽貧困縣輟學學生由8.2萬人減少至433人,下降了99.5%。
學前學好普通話:不輸在起跑線上
“輟學最核心的原因不是貧困,而是厭學。”在包曉華看來,孩子們厭學主要原因有三個方面:一是涼山教育發(fā)展程度不夠,二是很多孩子讀書年齡偏晚,三是普通話成了孩子們上學難闖的關。
2015年以前,涼山貧困縣的幼兒園寥寥無幾,孩子們幾乎無處學習普通話。上了一年級,個別孩子連上廁所都不知道如何用普通話表達,更聽不懂老師在講什么。在一年級甚至整個小學階段,老師們一直在解決“聽不懂”的問題。
2015年10月,涼山實施“一村一幼”工程,每個村里都設一個甚至多個幼教點,孩子們可以在這里學習普通話。2018年5月,涼山又啟動了“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在幫助孩子們突破“語言關”上“加碼”,不讓孩子們輸在起跑線上。
吉子只友學的是學前教育專業(yè),聽說村里要設幼教點時,他正在外地打工。一得到消息,他就辭職回到金陽縣絲窩鄉(xiāng)當起了輔導員。他還記得第一天招生的時候,一個報名的孩子都沒有。他挨家挨戶去問,才招到了幾十人。
學普通話對零基礎的孩子來說并不容易。吉子只友記得,光是男、女兩個字,他教了一天,孩子們也沒學會。為了讓他們更好地理解,他想了很多方法,比如做游戲、聽歌曲、用肢體語言……可是由于孩子們聽不懂規(guī)則,游戲也進行不下去。他的愿望很簡單:“從這里出去的孩子能聽懂普通話,上課不會被落下。”
如今,他的愿望實現(xiàn)了。家長向他反映,孩子上了小學能跟上學習進度。越來越多的家長愿意把孩子送到幼教點來。村民阿米日火的3個孩子,兩個已經(jīng)從這里畢業(yè)了,現(xiàn)在他把最小的孩子也送了過來。幼教點如今已有80個學生。
幼教點甚至帶動了村里大人學習普通話。阿米日火想外出打工,因不會說普通話,出去連火車站都找不到,只能回來。于是,吉子只友讓孩子把在學校里聽老師講的故事,回家用普通話講給家長聽,孩子會講普通話了,家長們耳濡目染也學會了不少。
如今,阿米日火在深圳打工兩年了,每月能有幾千元收入。吉子只友說,學會了普通話,可以了解這個世界,也可以出去掙錢,這就是改變。
截至目前,涼山累計開辦“一村一幼”村級幼教點3069個,招收幼兒12.85萬人。2019年9月,“學前學會普通話”已經(jīng)覆蓋全州所有的幼兒園、幼教點,惠及26.96萬學前兒童。
“現(xiàn)在不需要雙語教學,孩子也能學得很快了。”在調(diào)到洛俄依甘鄉(xiāng)小學之前,羅娟曾在山區(qū)的村小教了兩年書,那時她用的是彝、漢雙語教學。2016年,她到洛俄依甘鄉(xiāng)工作時,孩子們已經(jīng)能輕松聽懂她用普通話講的課了。現(xiàn)在,羅娟班里50多個學生中,語文、數(shù)學成績都超過90分的學生有十幾個。
“盡最大能力支持孩子上大學”
包曉華說,新中國成立前,涼山的深度貧困縣幾乎沒有現(xiàn)代意義上的教育可言,基礎設施薄弱、地區(qū)教育差距大、教師總量不足都曾是涼山教育的“欠賬”。這很大程度上源于當?shù)亍俺燥堌斦保诮逃贤度胩佟C撠毠砸詠恚瑸榱烁纳茮錾睫k學條件,國家投入了巨額資金。
這些都是剛需。包曉華說,控輟保學見效后,涼山州義務教育階段去年新增了3.5萬名學生,必須新建教育基礎設施。
截至2019年年底,涼山共有各類學校1631所,在校學生122萬余人。記者在涼山7個未摘帽貧困縣采訪時注意到,當?shù)刈钇恋慕ㄖ菍W校,背著書包的孩子越來越多。過去,他們常常是山坡上放羊的主力。
變化的背后,是老百姓漸漸轉(zhuǎn)變的教育觀念,人們更愿意讓孩子去讀書了。在金陽縣熱柯覺鄉(xiāng)丙乙底村,貧困戶白爾吉想把最小的孩子白科者送到更好的學校,“盡最大能力支持孩子上大學。”
讀書正在受到推崇。布拖縣烏依鄉(xiāng)阿布羅哈村黨支部書記吉列子日,是全村唯一一個大專畢業(yè)生,他帶領村民種植核桃、花椒等經(jīng)濟作物,幫助村民增收。村民們在他身上看到了知識改變家鄉(xiāng)的力量,“書記就是我們的榜樣”。而村里學習成績好的孩子則被認為是“全村的希望”。
涼山州冕寧縣的孫川收到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時,還在工地打工,一度成為網(wǎng)紅“工地少年”。他說,奮斗了12年,終于實現(xiàn)了夢想。
今年,涼山一共有6個孩子考進了清華、北大。雷波中學2017級16班就有2人,這是該校1944年建校以來首次有學生考上清華北大。而就在今年2月,雷波縣剛剛實現(xiàn)脫貧摘帽。
中青報·中青網(wǎng)見習記者 趙麗梅 母建鑫 記者 王鑫昕 來源:中國青年報
關鍵詞:拔掉窮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