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无码色播在线观看,亚洲成av人无码不卡影片一,澳洲精品不打码在线观看

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精準要聞 精準要聞

用活自然資源政策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2020年09月17日 15:46 | 作者:李運海 | 來源:河南日報
分享到: 

金秋時節,中原大地一片豐收景象。在淅川縣馬蹬鎮劉崗村一片石榴園內,63歲的農民劉道銀正在把樹上裂口的石榴摘掉。說起當今的生活,他高興地說:“我已經摘了貧困帽,成了小康戶,生活是芝麻開花節節高呀。”

劉道銀家因為兒子高位截癱而貧困。家鄉的亂崗地被自然資源部門整治成良田后,一家林業公司流轉3000畝種上軟籽石榴,他家的土地也以每畝500元的價格流轉給了石榴園。同時,他和老伴在石榴園打工,倆人每月有200多元的收入。打工之余,他在家還養了4頭牛、一群羊,種了一畝多丹參,年收入超過10萬元。

在全省,像劉道銀這樣享受自然資源政策紅利,從貧困戶蝶變小康之家的不計其數。9月15日,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書記劉金山說,全省自然資源系統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主動作為,積極探索,大膽創新,用活用好自然資源政策,全力打好組合拳,充分釋放政策紅利,探索創新了自然資源部門助推脫貧攻堅的新路子、新抓手、新渠道,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提供了“真金白銀”,作出了巨大貢獻。

■農村耕地利用改革蹚出脫貧攻堅新路子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省是農業大省,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也是農民的命根子。但是,在很多貧困縣和貧困村,普遍存在耕地資源多、利用率不高、產出效益低的情況。為此,省自然資源廳積極探索推進農村耕地利用綜合改革試點,充分發揮國土綜合整治引擎作用,創新形成“土地信托—綜合整治—規模化經營”耕地高效利用新模式。同時,將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美麗鄉村建設、脫貧攻堅、發展高效農業等相結合,推動土地流轉和農村耕地的“三權”分置,促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鄧州市孟樓鎮成為第一個嘗螃蟹的改革試點。孟樓全鎮6.29萬畝耕地,多是坡地且土地細碎;雖緊臨丹江,卻沒有溝渠連通,能澆水的只有3360畝。用當地老百姓的話說,望著丹江水地卻澆不上。有的農民說:“這一畝,那八分,不是旱就是澇,打藥治蟲跟不上,忙活一年,一畝地凈落三四百元就算不錯。”

如何盤活土地資源,激發內生動力,讓土地資源效益最大化,通過土地給貧困戶帶來更多的收益?

2016年8月,鄧州市國有資產管理辦公室和省國土資源開發投資管理中心共同注資1億元成立鄧州市農村土地開發有限公司,以每年每畝600元的標準集中流轉農戶的土地經營權,進行土地整治后,再反包給30多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這種土地集中流轉—整理—再流轉模式,拉開了農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大幕,為全省農村新一輪土地改革蹚出一條新路子。

通過改革,土地含金量提升了。鄧州市農村土地開發有限公司使用統籌整合的省級涉農資金,在孟樓鎮全域實施土地綜合整理項目,耕地由7至8等級全部提升為6等級,實現“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通、水相連,旱能澆、澇能排”。

規模化經營“瓶頸”破解了。地力統一提升后,沒有了好地、壞地之分,也為規模化經營掃清了障礙,推動建立了上規模、高效益、有特色的現代農業基地,打造了一批全國優質的食品、藥品原材料生產基地。孟樓鎮的4萬畝耕地,流轉后作為五糧液集團的原料基地,畝產高粱1400斤左右。

孟樓的成功如一股春風,推動了全省土地“三權分置”改革,大批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農民變市民,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同時,加速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一、二、三產業得到發展。

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征程中,國土綜合整治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農業、農村、農民在農村耕地利用改革中發生著巨變。

遂平縣一家面粉企業需要2萬畝地種植強筋小麥當原料,縣里采取“私人訂制”的辦法,將土地從農民手中流轉后實施高標準農田整治,再整體流轉給企業。

長垣縣趙堤鎮大浪口村通過農村耕地利用改革,將村莊建成一個集民俗、游樂、瓜果采摘于一體的休閑度假村。

永城市順和鎮大李莊通過農村耕地利用改革,貧瘠的土地變成高標準農田,去年實現脫貧摘帽。

南樂縣西邵鄉寨里村整治沙土地1萬畝,全部種成蓮藕,種藕成為鄉村振興、農民致富的主要產業。

■“鄉村規劃千村試點”成為脫貧攻堅新抓手

新縣周河鄉西河灣村,一個有700多年歷史的古老村莊,村內的建筑大多是明末清初建的。如今這里流水潺潺,炊煙裊裊,古樹老宅,游人爆滿,成為遠近聞名的旅游勝地,被稱為“畫里鄉村,夢里老家”。

誰能想到,2013年以前,這里房屋破敗,殘墻林立,村里沒有電視信號,也沒有手機信號。沿河的一條主街道上,到處是牛棚、豬圈和廁所,臭氣熏天。

是什么讓西河灣村脫胎換骨、從衰敗重新煥發勃勃生機?

村黨支部委員張思恩說:“是規劃。因為堅持規劃先行,科學布局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并嚴格按照規劃設計、施工,沒有大拆大建,而是修舊如舊,既保護了傳統特色的古村落,又讓村容村貌煥然一新。”西河灣成為全省重要的鄉村旅游點,每年來此旅游的人數超過300萬人次。村莊因此摘掉了貧困帽,貧困戶都實現了脫貧。

在我省,已經有一大批像西河灣村這樣的村莊,通過實施科學的規劃,成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典型和亮點。

從去年7月15日開始,我省實施“鄉村規劃,千村試點”,選派1517名規劃設計師下到1188個試點村莊,為這些村莊的振興把脈問診,出謀劃策,編制出好用、管用的實用性村莊規劃,探索一條具有河南特色的村莊規劃新路子。

借助規劃師下鄉這一契機,我省各市縣紛紛拿起村莊規劃的武器,結合實際,選擇更多的試點村莊、選派更多的規劃設計師到鄉村,編制出實用、好用的村莊規劃,通過鄉村規劃引領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目前,包括46個貧困村在內的近500個村莊完成了村莊規劃,一批被規劃改變的村莊脫穎而出,農業、農村、農民在鄉村振興的洪流中發生著巨變。

長垣市蒲西街道辦事處云寨村成為當地知名的鄉村旅游點。2016年村里計劃打造“花香云寨”,讓村民通過旅游脫貧致富。不少人恥笑:癡人說夢。當時的云寨村路是土路,村頭的4個坑塘堆滿垃圾,很多空閑房屋是房倒屋塌、院內長滿荒草。對此,長垣縣以規劃先行,以發動村民共同參與為核心,以解決村民關切問題為導向,推動云寨村村莊規劃,并與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全域國土綜合整治相結合,盤活了閑置宅基地。村里對4個坑塘實施整治提升,徹底清除多年積存的垃圾。村集體投資種植了300畝鵝絨紫薇花和100畝向日葵,整個云寨村成為花海中的美麗村莊,實現了美麗鄉村向美麗生產力的轉化。每逢節假日和雙休日高峰期,云寨村每天的游客超過一萬人。

嵩縣黃莊鄉三合村地處河南省伏牛山深處,風景秀麗,還有很多明清時期的古民居。但是,由于這里山高溝深、偏遠閉塞,全村416戶有將近四分之一都是貧困戶。2019年,我省選派的規劃師下鄉后,按照豫西民居風格,對村內所有的民居進行了統一規劃,修舊如舊,用舊磚、舊瓦、廢石頭、舊磨盤等進行了加固、提升和裝飾。按照規劃,村里設計出4條寫生路線,增添了30多個景觀點,農民模特有了舒適的“工作崗”,農家賓館、農家樂飯館、織布房、豆腐坊等民俗體驗店生意越來越紅火,僅2019年就吸引了五萬美術寫生大軍。村民從經濟收入到精神風貌都發生了巨變,村民人人都是“規劃師”,人人都是導游,靠勞動致富成為新風尚。僅這一個村莊,有兩個人獲得省脫貧攻堅獎。

土樓“洋”起來了。睢縣白廟鄉土樓村是一個普通的平原村莊,幾乎沒有任何資源稟賦。通過規劃和建設,農家小院掛起來紅燈籠,扎起了柵欄和籬笆,雞鳴、犬吠、青煙,自然風光和鄉村風味寄托著人們的思緒鄉愁,也激活了藝術家們的創作熱情。如今,32個農家小院被來自北京、鄭州、洛陽、商丘等地的16名藝術家租賃并打造成集書法、寫意畫、油畫創作、藝術衍生品設計、民俗民居等不同特色于一體的文化大院,傳統村落成了翰墨飄香的“書畫村”。

■宅基地復墾券交易開辟了籌集資金新渠道

55歲的王四成家在盧氏縣官坡鎮白花村,地處伏牛山深處。他最大的夢想就是搬到縣城居住,易地扶貧搬遷幫他圓了夢。去年2月,他家沒出一分錢,搬到了縣城旁的搬遷小區。

在我省,像王四成這樣需要搬遷的人口數量巨大。“十三五”期間,我省計劃易地扶貧搬遷31.24萬人,搬遷工程總投資197億元。2017年至2019年,我省搬遷安置黃河灘區居民24.32萬人,總投資144億元。

這些巨額資金從哪里來?我省把目光瞄向搬遷戶原有的宅基地。根據國家政策,貧困縣將這些宅基地復墾成耕地后,產生的節余指標可以自用,也可賣給省內其他市縣。這種節余指標就是增減掛鉤節余指標。

借助這一政策,我省創造性地提出了宅基地復墾券制度,其中易地扶貧搬遷和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后農村宅基地復墾產生的增減掛鉤節余指標稱為A類復墾券;其他貧困縣農村宅基地復墾產生的增減掛鉤節余指標稱為B類復墾券。我省同時規定,在鄭州市八區內,除了棚改項目等民生安置住宅項目外,開發商參與新增商品住宅用地競拍必須提前購買A類復墾券。

復墾券全國獨一無二,交易異常火爆。截至目前,全省交易宅基地復墾券18.91萬畝,為貧困地區籌集資金351.98億元,均居全國前列。自宅基地復墾券制度問世以來,巨額資金從發達地區流向貧困地區和黃河灘區,造福易地扶貧搬遷和黃河灘區遷建群眾。如今,宅基地復墾券河南模式引起國家相關部委(辦)高度關注并叫響全國。

與此同時,我省為貧困地區大開土地“綠燈”,助力脫貧攻堅。早在2018年6月,原省國土資源廳印發《關于進一步用好用活國土資源政策全力推進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通知》,要求充分保障脫貧攻堅用地空間,持續加大對貧困縣、易地扶貧搬遷和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大別山革命老區等地區的用地支持力度。其中,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對貧困縣在應分配份額的基礎上單獨增加600畝,對深度貧困縣單獨增加1000畝。2018年8月,原省國土資源廳制訂印發《河南省國土資源廳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0年4月,省自然資源廳出臺《關于進一步用好用活土地政策全力支持脫貧攻堅重點縣和未脫貧村脫貧攻堅的通知》,為貧困地區開土地“綠燈”,全力助推各地打贏脫貧攻堅戰。

這些創新土地政策“綠燈”主要有:

對易地扶貧搬遷用地特事特辦,對選址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又確需盡快開工建設的安置區,比照災后重建政策,允許先行使用土地。

對脫貧攻堅用地建立綠色通道,實行單獨組卷、單獨申報,標注脫貧攻堅有關字樣,取消批次限制和申請面積下限,具備申請用地條件的可隨時申報。

對盧氏、臺前、淅川、嵩縣4個深度貧困縣實施用地審批特殊政策。深度貧困縣建設項目用地可邊建設邊報批,占用耕地需要落實占補平衡的實行“邊占邊補”“補改結合”,基礎設施、民生發展和易地扶貧搬遷等建設項目,確實難以避讓基本農田的,納入“重大建設項目占用基本農田”特殊情況考慮。

對20個脫貧攻堅重點縣和52個未脫貧村脫貧攻堅,實施精準施策、精準扶貧和精準脫貧。在2020年度新增建設用地計劃中,國家級貧困縣每個縣新增建設用地計劃安排不少于600畝,深度貧困縣不受指標規模限制,新增建設用地計劃做到應保盡保。對20個重點縣,使用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計劃和工礦廢棄地復墾計劃的,全面做到按需保障。20個重點縣中的鄧州市、項城市、唐河縣等3個非貧困縣可享受省級貧困縣的土地支持政策。

在宅基地復墾券交易方面,我省也向20個脫貧攻堅重點縣傾斜。對淅川縣、嵩縣2個深度貧困縣,爭取國家支持將節余指標繼續跨省調劑;對于20個重點縣在省宅基地復墾券年度交易安排時,給予順序優先、數量側重等特殊支持;允許重點縣產生的指標在市域內交易,不受交易計劃限制;允許52個未脫貧村產生的增減掛鉤節余指標在省轄市域內流轉使用,不受交易計劃限制。允許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節余指標在省域內或市域內調劑使用,優先安排20個重點縣進行指標交易。優先安排重點縣補充耕地指標在省域內或市域內交易。

對20個脫貧攻堅重點縣交通、能源、水利、民生發展等項目辦理用地預審和規劃選址、用地報批等手續開通用地審批服務“綠色通道”,確保在最短時間內辦結。

這些土地政策創新如雨露,及時解決了全省各地在脫貧攻堅中的用地困境,各地用好政策“綠燈”,對脫貧攻堅用地應保盡保,有力推進了全省脫貧攻堅。

根據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省自然資源廳對口幫扶羅山縣和上蔡縣重陽辦事處南大吳社區、固始縣陳淋子鎮紅花村。在這些地區,省自然資源廳派駐的第一書記和幫扶工作隊改革創新,勇于擔責,樂于奉獻,對口幫扶的地區和村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近5年來,省自然資源廳在資金、項目、政策上大力幫扶,先后為紅花村和南大吳社區投入2000萬元。如今,南大吳社區、紅花村均已實現脫貧摘帽。

■探索提高政策創新、供給和運用能力

今年以來,省自然資源廳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積極應對形勢變化,主動化解疫情影響,聚焦20個脫貧攻堅重點縣和52個未脫貧村,統籌謀劃,精準施策,高位推進,各項工作進展順利。劉金山在接受采訪時說,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開發的重要論述,堅決貫徹全省脫貧攻堅問題整改暨總攻動員會議精神,著眼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進一步提高政策創新、供給和運用能力,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推進鄉村振興做出積極貢獻。重點做好4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扎實做好“百鎮千村規劃”工程。發揮規劃引領作用,將脫貧攻堅鞏固提升和鄉村振興統籌謀劃,按照“鄉村味道、城市品質”的標準,指導幫助貧困地區編制實用性村莊規劃,分區域打造規劃樣板,推進村莊規劃保質擴面,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二是大力發展特色生態經濟。立足各地資源稟賦,推動建立特色生態產品質量保障與溯源體系,著力打造一批具有地域優勢、規模化特色的生態產品基地,如柘城三櫻椒、西峽食用菌、宛城區艾草、信陽毛尖、中牟大蒜、河陰石榴等,在全省構建起更具競爭力生態產業體系,不斷發展壯大特色生態經濟。

三是積極推進鄉村生態建設。組織在貧困地區開展全域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試點,研究探索“田水路林村礦”等全要素綜合治理方法路子,逐步形成農田集中連片、建設用地集中集聚、空間形態高效節約用地格局,以鄉村生態建設助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四是持續開展宅基地復墾券交易。用好用活增減掛鉤節余指標省域內流轉政策,規范宅基地復墾券交易市場管理,繼續有序推進推開復墾券交易,為全省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提供有力資金支持。

立下愚公志,啃下硬骨頭。如今,全省脫貧攻堅激戰正酣。只要在精準施策上出實招,在精準推進上下實功,在精準落地上見實效,久久為功,就一定能打贏脫貧攻堅戰,在中原大地上兌現時代的莊嚴承諾。

關鍵詞:用活自然資源政策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