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收官在即,如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三部門“解碼”穩定脫貧發力點
新華社北京10月14日電 題:收官在即,如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三部門“解碼”穩定脫貧發力點
新華社記者 高敬、于文靜、安蓓
脫貧攻堅已進入收官階段。當下和未來一個階段,怎樣發展產業促進貧困群眾增收?貧困地區的“綠色”優勢如何為脫貧添動力?搬出“窮窩窩”,怎么讓群眾穩得住、能致富?在第七個國家扶貧日到來之際,農業農村部、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14日分別舉辦論壇,從不同領域“解碼”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工作發力點。
產業扶貧:激活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內生動力
“我們村通過大力發展黃花菜產業,2018年底順利實現脫貧。”在2020年扶貧日產業扶貧論壇上,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區西坪鎮坊城新村黨支部書記劉世貴高興地說,今年全村黃花種植面積達到900畝,盛產期每畝收益可達5000至8000元。
“產業扶貧是管根本、管長遠的舉措。”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韓俊說,“產業扶貧已成為覆蓋面最廣、帶動人口最多、政策力度最大的扶貧舉措。”
據了解,832個國家級貧困縣累計實施產業扶貧項目超過100萬個,建成各類產業基地超過30萬個,特色鮮明、帶貧面廣的扶貧主導產業已初步形成。“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實現了特色產業從無到有的歷史性跨越,涌現出涼山花椒、怒江草果、臨夏牛羊、南疆林果、藏區青稞牦牛等一批特色品牌。
韓俊表示,2020年后,無論是鞏固脫貧成果,還是推進鄉村振興,都要發揮好產業的基礎支撐作用。要提升扶貧產業發展質量和水平,加快構建以農業農村資源為依托、以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核心的產業體系。要促進農產品順暢銷售,構建產銷對接長效機制。要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體,進一步完善聯農帶貧機制。要穩定產業發展科技幫扶隊伍,強化到村到戶科技服務。
生態扶貧:協同打贏打好精準脫貧和污染防治攻堅戰
位于湖北省孝感市孝昌縣小悟鄉的田堂村曾經是一個交通閉塞、環境差亂、貧困程度較深的小山村。
在2020年扶貧日生態環保扶貧論壇上,小悟鄉黨委書記項敏介紹,近年來,田堂村下大氣力進行村莊環境治理,對生活污水進行收集處理、對河流堰塘、垃圾收運等基礎設施進行改造,成了遠近聞名的美麗鄉村。隨著游客越來越多,村民的腰包也越來越鼓。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莊國泰表示,我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中有一半以上位于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敏感區和脆弱區。要通過協同打贏打好精準脫貧和污染防治攻堅戰,實現一個戰場、兩場戰役的雙贏。
近年來,生態環境部等相關部門多措并舉支持貧困地區走綠色發展的生態文明之路。同時,在污染防治攻堅戰中引導中央生態環境資金項目向貧困地區傾斜。
統計顯示,“十三五”以來,中央財政已累計安排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專項資金258億元,共完成13.6萬個建制村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其中覆蓋了284個國家級貧困縣的2.46萬個建制村,有效改善了貧困地區農村人居環境質量。
莊國泰說,下一步要通過推進污染防治、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等生態建設工程,指導和支持貧困地區進一步加強自然生態保護監管,嚴格生態空間管控,鞏固提升生態資源優勢,促進貧困地區生態要素向生產要素、生態資產向物質財富轉變,推動實現生態環境保護與減貧脫貧雙贏。
易地扶貧搬遷:完善后續扶持政策體系
易地扶貧搬遷,是針對生活在“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地區貧困人口實施的一項專項扶貧工程。
在2020年扶貧日全國易地扶貧搬遷論壇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振興司司長童章舜介紹,新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已取得了決定性成就。截至目前,“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建設任務已全面完成,全國累計建成集中安置區約3.5萬個,建成易地扶貧搬遷安置住房266萬多套,約960萬貧困搬遷群眾已喬遷新居,絕大多數搬遷群眾已實現脫貧。
童章舜表示,部分安置區和搬遷群眾的脫貧基礎仍較為薄弱。下一步,要推動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完善后續扶持政策體系,加大搬遷群眾產業就業幫扶力度,提升完善安置區配套公共服務設施,持續加大工作力度,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
他提出,要完善后續扶持組織領導和政策體系。加強產業就業和安置區設施提升,推動安置區因地制宜大力發展配套產業,提升、新建一批配套產業園區,構建更為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
此外,針對后續產業主要為農牧業、旅游業的安置區大力開展消費幫扶,繼續針對有勞動能力的搬遷群眾開展就業幫扶專項行動,進一步提升完善安置區基礎設施和配套學校、醫院、公共文化、社區治理等服務設施,滿足搬遷群眾的生產生活需求。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脫貧 扶貧 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