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眾說 眾說
"提前退休"或是"裁撤冗員"的出口
時下,延遲退休是社會熱議話題。國務院日前批轉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2016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其中明確,“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方案”。但在湖南一些地方,近期卻有一些年齡并不算大的“局辦委”或鄉鎮“一把手”、重要班子成員向上級打報告,要求按照地方“公務員50歲(或50多歲)以上可退居二線、享受比在職時更高待遇”的政策,自請“早退”,成為“休而不退”的“散吏”。(4月5日新華網)
一邊是社會輿論熱炒“延遲退休”,另一邊卻是一些地方官員“提前退休”、“照拿工資”,兩種完全不同的聲音注定會被輿論所關注。為何在全民逐步探索和推動“延遲退休”之時,一些地方卻反其道而行,容忍和默許官員“提前退休”呢?或為現實所迫,也是無奈下的選擇。調查資料顯示,2012年底全國公務員總數為708.9萬人,多數分布在基層,且公務員總量過于龐大。同時,據公務員管理部門發布信息稱,公務人員普遍面臨“上升瓶頸”,基層官員普遍面臨晉升“天花板”。也就是說,最大量的公務員人群聚集在基層,基層公務員單位也確實存在大量的“閑散式”、“冗員公務員”現象。在湖南當地的一家媒體報道稱,絕大多數基層公務員苦熬半輩子仍然干不了副科,而且,湖南省基層公務員面臨的現實問題在全國具有代表性。在這樣的現實現狀之下,或是一些地方明知公務員“提前退休”與政策不符,也要“睜只眼閉只眼”的原因。
湖南省一些地方出現的公務員“提前退休”現象,并非個別。早在2013年,河北黃驊就有62名干部“提前退休”,一時引來輿論關注,而且這種提前離崗的現象并不僅僅在黃驊發生,甚至在北京下屬郊縣,也出現了針對55歲以上干部,勸其提前離崗的情況。這些地方支持默許、公務員個人“樂意”的“提前退休”,在我看來或能成為解決國內公務員群體“冗員現象”和體制機制積弊的“出口”。
一者,一些官員“提前退休”必然會有新生力量上崗。總體而言,想提前退休的官員精力相對不足、沖勁相對不夠,缺乏新生代官員的銳氣和闖勁。“老官退休”換來的是“新官”的工作熱情激情,從這個角度上是值得的。另外,“退休”一名官員,會提拔若干名下級官員,影響的是一批,帶動的是一串下級官員的積極性。二者,“提前退休官員”并非完全“退休”,仍可以發揮余熱。地方和有關部門可以將退居二線的干部組織起來,或充當智庫,或承擔調研,或負責某一項具體工作推進等,讓這類人力資源群體能夠繼續發揮“余熱”,也是可以做到的。這類群體“吃空餉”的公眾疑慮必然打消。三者,從約束權力的角度,讓一些“老官”提前退休也是有積極意義的。公眾所周知,公務人員在某一崗位上呆的時間越長,越容易產生“懶散饞”心理,讓“老的離開”、“新的上來”有利于克服“懶政思維”,更有利于對官員開展監督。近年來,一些官員走上腐敗道路,與“一言堂”“一霸手”習氣有關,原因正是長期在某一官位上養成了“官老爺作派”,也因為“資格老”而滋生了腐敗的空間。
總之,讓一些官員“提前退休”整體上利大于弊,雖然可能在公眾眼中這些人涉嫌“吃空餉”,但“提前退休”所帶來的整體效益,對于發揮公務人員整體工作積極性是有利的。就是去年以來推行的“貨幣化公車改革”一樣“有得有失”,“得大于失”,看待這些新生事物關鍵還是衡量得與失的大小。公務員體制機制需要改革,長年累積下來的體制機制積弊需要破除,那就需要改革思維和創新精神。讓一些長年在崗,身體和精力不夠、已經不能完全履職盡責的官員“提前退下來”,符合公務員管理的優勝劣汰原則,對公務員體制機制的高效優質運行必將是有利的。
看待這一事件關鍵還是持什么眼光和思維,公眾和民意應持發展眼光,應有積極鼓勵和寬容的心胸,讓一些地方先行“試驗”和“試點”,大膽“走一步”天塌不下來。如果經過一段時間的“試行”,能夠較好的解決公務員管理弊端,并真正形成社會效果,不妨向全國推廣。同時,對于一些地方探索實踐的成功經驗,如已經成熟,國家有關方面也有必要以政策和法律法規的方式“固定”。(畢曉哲)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提前退休 延遲退休 裁撤冗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