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防城港多年保護和修復“海上森林”打造生態名片
一直以來,防城港市加強對紅樹林的保護和修復,紅樹林已經成為防城港市亮麗的“生態名片”。
“北侖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真不錯,這樣連片的紅樹林,看著真是賞心悅目。”5月7日,記者到位于防城區江山半島的紅樹林石角片區采訪,現場不少游客對這片紅樹林帶來的視覺美贊嘆不已。
圖為5月7日,記者拍到的市民和游客在石角紅樹林拍照。 本報記者 覃麗園 攝
游客們漫步堤岸,不僅可以欣賞紅樹林、群鳥飛舞的大自然美景,還可以看到海上的優美景色。每當潮漲時,紅樹林淹沒在海水中,若隱若現;待到潮退時,連綿的森林重新浮現出來,慢慢隨著潮水的退去而漸漸展開,最后又呈現郁郁蔥蔥的景象。
的確,經過多年的保護和修復,紅樹林已經成為防城港市亮麗的“生態名片”,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市民和游客的目光。
完善紅樹林保護區管護能力
紅樹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態系統之一,具有抵御風浪、保護海岸、降解污染、調節氣候等重要作用,被譽為“海岸衛士”。
近幾年,在國家海洋局、自治區海洋局和市委市政府的關心和支持下,保護區管理處堅持以保護管理好紅樹林生態系統及相關資源為目標,開拓創新做好保護區各項管理工作,生態得到良好恢復,公眾參與和宣教工作成效顯著,保護區先后獲得全國海洋先進集體,自治區先進集體、 廣西綠色環保教育基地,首批全國中小學社會教育實踐基地,每次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評估和國際重要濕地評估中都獲得了優等級。
同時,加強保護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在沿岸建設完成三個基層管理站,五個管護瞭望塔,鳥類生境防護網、界碑、界樁、界標、實時遠程監控系統等管護設施,保護區基礎管護能力的信息化、科技化管理進一步提升。加強巡護和執法力度,采用無人機巡邏、快艇巡邏等手段,聯合各部門打擊違法捕鳥、破壞生態等行為,確保生態資源有效管控。加強科技管理能力建設,建設了北侖河口保護區生物多樣性管理GIS系統工程,將先進的GIS技術引入保護區日常管理中,使GIS技術與生物多樣性管理緊密結合,提高了保護區保護管理的科學性與先進性。
多部門積極參與保護紅樹林活動
紅樹林又稱“海上森林”,是理想的生態旅游資源。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高全市沿海村屯和市民對紅樹林生態保護的意識,促進海洋生態文化的建設和發展。每年的6月8日,市海洋局、市婦聯、團市委等部門以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為契機,以海洋與可持續發展為主題,在全市沿海地區集中開展海洋環保系列活動,提高公眾“依法管海,科學用海”的海洋環保意識。
同時,充分利用保護區在珍珠灣管理站、竹山管理站、鳥類救護站布設了宣傳功能各異的科普教展廳開展公眾的宣傳教育;派人深入學校、周邊社區開展科普教育;還通過開展“小手拉大手”行動,讓小學生帶動家長參與紅樹林保護活動,加強公眾的參與力度,努力使紅樹林保護工作由“保護區主導”向“公眾主導”轉變,每年有超過5000人次參與到保護紅樹林隊伍當中來。在建的紅樹林博物館、紅樹林科普廣場和紅樹林生態宣傳棧道建成后,保護區科普宣教將會出現質的飛越。
經過多年的努力,北侖河口保護區已成為大學生科研實習基地、中小學生生態科普教育基地。2012年被評為“廣西綠色環保教育基地”。2013年,被評為首批“全國中小學環境教育社會實踐基地”。
紅樹林保護區成為候鳥的安全家園
防城港市海岸線長584公里,淺灘涂面積2萬多公頃,適宜紅樹林生長的灘涂面積就有1萬多公頃,從2010年至今,完成種植恢復紅樹林1500多畝,恢復種植海草床50畝,濱海過渡帶恢復種植120畝。
由于紅樹林保護得當,保護區內的生物多樣性非常豐富,豐富的食物吸引了大量的候鳥,從2010年~2016年2月,保護區鳥類記錄從原來的187種上升到目前的252種,增加了65個鳥類新記錄。監測到全球極危鳥類勺嘴鷸、全球瀕危鳥類小青腳鷸、黑臉琵鷺在保護區越冬,大量的珍稀鳥類在保護區停留覓食。為了加強遷徙候鳥通道的安全,保護區聯合林業部門、森防等相關部門,每年開展打擊圍網捕鳥行為專項行動,確保鳥類在保護區安全越冬,保護區成為候鳥的安全家園。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紅樹林 保護區 防城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