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拿什么消除“宜家們”赤裸的歧視?
由于床頭柜及櫥柜壓倒致死6名兒童,宜家家居公司近日宣布,將針對美國及加拿大市場召回包括暢銷的馬爾姆系列在內的3560萬個抽屜柜,但此次宣布召回的區域中并沒有包含中國。
消息曝出后,深圳市消委會迅速介入調查,要求宜家無差別召回在中國市場銷售的同類問題抽屜柜。3日,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也就此約談了宜家,要求宜家排查安全隱患,保證消費者人身安全。
如果說,召回行動代表著宜家對信譽的呵護及對消費者利益的負責;那么,將中國市場排除在召回范圍之外,則代表著宜家對中國市場以及中國消費者赤裸裸的歧視。
質量上的雙重標準,價格上的無理虛高,召回上的區別對待,早已不是第一次發生。從日用品到奢侈品,從洋奶粉到洋電子,從食品領域到汽車領域,憋屈的中國消費者,一直承受著“價高質次”的雙重標準。所謂“全球召回”,屢屢將中國消費者排除在外。宜家此番再度將中國市場排除在召回范圍之外,無非是“有樣學樣”而已。
這樣的歧視與傷害,在信息全球化的時代,幾乎是毫不掩飾的。所謂符合中國“柜類穩定性標準”,當然是可鄙的表面借口;真正的原因,只能是基于利益的考量。換言之,歧視的代價微乎其微,既無損銷量,也沒有歧視罰單。在“宜家們”眼里歧視支付的代價,遠低于因歧視而獲得的收益。
消費者的因素肯定存在。企業歧視的標準,往往是根據消費者的需求特點來確定的。如果我們給人留下“人傻錢多”的印象,人家怎么歧視你,你永遠都是“買買買”,不歧視你又歧視誰呢?
反過來,只有我們的消費心態更加成熟,對于商家的雙重標準,知道生氣并且敢于維權,人家才會真正尊重你。當然,更重要的還是監管者的積極履職。強大而負責的監管,敏感而積極的行動,往往是歧視者最為忌憚的因素。因為他們知道將要付出很高的歧視成本,所以不得不自動修改自己的“歧視標準”。這個意義上,“宜家們”的歧視對象,不僅是對中國消費者,還有我們的監管部門。
豐田質量門也好,大眾排放門也好,美國消費者最后得到的賠償處理幾乎總是最好的,為什么?監管者有力,消費者得利。在為深圳和上海相關部門點贊的同時,也期待更多職能部門,能夠成為讓“宜家們”不敢再歧視中國消費者的關鍵力量和堅強后盾。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宜家 床頭柜 櫥柜 召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