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无码色播在线观看,亚洲成av人无码不卡影片一,澳洲精品不打码在线观看

首頁>要論>眾說 眾說

“死了一半”的鋼廠怎么又復活了?

2016年08月05日 10:06 | 作者:鄧海建 | 來源:光明網
分享到: 

去產能勢在必行,然而實際進展卻曲折反復。工信部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鋼鐵去產能的量達到1300多萬噸,僅占年度目標4500萬噸的30%左右。記者在寶鋼、馬鋼和武鋼采訪了解到,只有該“硬”的政策硬起來,該“軟”的政策沉下去,才能發揮最大效能,才能實質性地推進鋼鐵去產能工作。(8月4日新華網)

2016年經濟工作的核心任務,就是“三去一降一補”。核心中的核心,就是給飽和產能“減肥”。目標信誓旦旦,現實不忍卒睹。比如今年6月份,我國粗鋼產量達6947萬噸,折合日均產量231.5萬噸,竟然超過4月份231.4萬噸的歷史峰值。一邊是轟轟烈烈的去產能,一邊是鋼鐵產量創新高——這落后而飽和的產能,在留與走之間癡纏難決。

千難萬難,眼前利益最難割舍。鋼鐵產能做減法艱難,無外乎三個主要原因:一是今年二季度鋼鐵行情好轉后,華中地區不少小鋼鐵廠紛紛復產,導致地條鋼產品在市面上大量出現。二是地方部門在執行目標任務時,打了不少折扣。比如公開數據顯示,河北省今年計劃壓減煉鋼產能1422萬噸,江蘇省今年計劃壓減粗鋼產能390萬噸,山東省計劃“十三五”壓減粗鋼產能1500萬噸。折算下來,這些任務要是都能完成,今年鋼鐵去產能就不至于如此嚴峻。再一個,就是該硬氣起來的執法還在挑軟柿子捏。比如統計顯示,新環保法實施后,截至2015年底,國內仍有20%左右的鋼鐵企業環保不達標。換句話說,如果按照法律法規的標準,鋼鐵企業把守法成本補上去,小鋼鐵企業自然會被市場所“洗牌”。該關停的不關停,該達標的不達標,空泛地呼吁各個減產歇菜,誰會自覺到拿自己的利益動刀子?

企業算企業的賬,地方避地方的嫌,各自規避痛點和成本,一團和氣的假象,就成了去產能最大的“敵人”。鋼鐵行業如是,其他落后產能領域莫不如此。結果就是,責任狀很漂亮,不少深改旗幟下的企業也進入淘汰階段,但,只要風吹草動,類似“死了一半”的鋼廠,就馬上滿血復活。

更重要的是,去產能不是甩包袱,刮骨療傷的成本如果全由企業來托底,恐怕所有大小企業都寧愿茍延殘喘到最后一刻。比如馬鋼,由于非鋼產業體量不大,加上所在的馬鞍山市就業容量有限,大量富余人員難以通過轉崗方式安置。另外,由于歷史原因,馬鋼還背負著沉重的企業辦社會職能,僅幼兒園就有13個,離退休職工四五萬人。考量到當年的貢獻或眼下的政策公平,多渠道解決去產能企業包袱問題,各種配套政策應早點“該出手時就出手”。

此外,在這些看得見的肇因背后,其實還有很重要的一點:產能過剩企業,基本集中在鋼鐵、煤炭、石化、建材、有色化工等行業,而這些大多為國有企業。去產能之所以舉步維艱,表面看是眼前利益的掣肘,深層原因則是國企改革的滯后。中央巡視組對國資委的批評,當然不僅是說給“婆婆”聽,沒有壯士斷腕的國企改革配合,去產能必然會步步受阻。

國家發改委曾表態,比如鋼鐵去產能,責任書就是軍令狀,年底要交賬,沒完成的將被嚴肅追責。“死了一半”的鋼廠又復活這件事,地方責任部門會深感不安嗎?(鄧海建)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鋼鐵去產能 鋼廠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