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國企混改遇現實屏障:包袱難卸 像"帶著公婆改嫁"
禁錮待破
采訪中,記者還注意到一個奇怪現象,少數改革措施在執行中常常遭遇“按下葫蘆浮起瓢”的矛盾,個別改革行為甚至存在“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局部治理傾向和“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短期化情結。
專家認為,這折射出一些人對改革方向認識不清,進而定力不足;當改革進入“深水區”,僅靠戰術性措施難以收到應有效果。
中部省份一戶國有鋼鐵企業在化解冗員中優先清退勞務用工,但公司人力資源部負責人發現,勞務工基本從事苦臟累險崗位,每清退一個,內部職工頂上去兩三個都不一定能替代得了。“不解決國企職工‘能進不能出’的頑癥,而是堵住企業的市場化用工通道,這么做能解決問題嗎?”他問。
一家能源央企駐東北分公司的總經理介紹,最近兩年總部下發的管理規定,數量幾乎相當于此前10年的總和。他形象地說:“如果說之前我們這些分公司只是被束縛住了手腳的話,現在連我們手指頭、腳趾頭都被捆住了,面對市場的瞬息萬變,我們干著急也沒辦法。”
專家認為,國企改革進行了30多年,如果僅在改善控制權的框框里打轉,其邊際效益可能呈遞減之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研究員張文魁撰文表示,此輪國企改革能否深化,離不開人們對國企性質的明確界定,國企應成為市場主體,在完善規則前提下,讓其自主發展。
事實證明,光靠外部管理是很難管好的,企業謀求市場盈利的內生動力才是關鍵。江西省國資委主任陳德勤說,從已經推進的國企改革中,江西省得出一個經驗:凡是產權改革到位、內部治理機制健全的企業,國資委完全可以放手,企業反而發展的很好。
編輯:梁霄
關鍵詞:國企 改革 企業 山東 江西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