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樂觀社會 樂觀社會
當留守兒童有了“童伴媽媽”:彌補親情上的缺憾
“媽媽,我天天都在盼著你回來!”
“爸爸媽媽,快回來看看我吧!好想你們啊!”
……
在四川省瀘州市敘永縣落卜鎮紅星村的一間教室內,小學教師張新民把孩子們聚攏到一起,讓他們匿名寫下愿望,貼在了一面名為“心語心愿”的墻上。
“只要寫上去,愿望就會實現。”張新民安慰著孩子們,心里卻暗潮涌動,久久不能平息。
四川是我國農民工輸出最多的省份之一,常年外出務工人員2400萬左右。據民政部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已經有902萬名農村留守兒童,其中四川的留守兒童達70萬以上。
2015年10月起,中國扶貧基金會與中國公益研究院、共青團四川省委,共同發起“童伴計劃”的試點項目,計劃用3年時間在四川10個縣的100個村,每個村選聘一名“童伴媽媽”。這是個飽含苦心的公益項目,它企盼用有組織的服務,來彌補留守兒童親情上的缺憾,守護他們的安全和健康。
張新民就是這100名“童伴媽媽”的一員。她讓孩子們在村中的“童伴之家”寫下了自己的愿望,“本來想通過這種方式摸清孩子的心理狀態,但孩子們的話遠遠超過了我的預計,他們太需要我們的關心了。”
“我媽媽不在的時候,你就是我的媽媽”
苗苗是張新民鄰居家的孩子,學習成績優異、性格開朗,是一個人見人愛的小女孩。
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務工,她和外公外婆住在一起。1月17日,她蹦蹦跳跳地推開張新民的家門,“張媽媽!我的爸爸媽媽回來了!”這天是苗苗的父母回鄉過年的第一天,也是苗苗最興奮的一天。
張新民對去年春節時的場景,還歷歷在目。2016年的元宵節剛過,苗苗的父母又要動身前往西安務工,行李卻找不到了。
全家人默契十足。苗苗的外公外婆沉默著,苗苗低著頭。苗苗的父母則悄悄地找起了行李。不一會兒,行李找到了。苗苗卻“哇”的一聲哭了出來,用力拽著行李,重復著每年都類似的幾句話:“爸爸、媽媽,你們不要走啊!”“媽媽,你陪我上學吧!”
編輯:梁霄
關鍵詞:留守 兒童 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