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解讀 解讀
不能只重面子 要防止過度城鎮化
城鎮化不能有城無業,讓進城人口穩定就業是關鍵
“沒有產業支撐的城鎮化不可持續。”喬新江說,城鎮化不能眼睛只盯著房地產,而要培育配套產業,只有房子的城鎮留不住人。要統籌城市生產、生活、生態三大布局,實現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
“城鎮化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可拉動GDP增長1.5到2個百分點。每增加1個城鎮人口,可帶動10萬元左右的投資,1個城鎮人口相當于3個農村人口的消費。城鎮化還會刺激服務業的發展,有利于調整二三產業的比例。”喬新江表示,推進新型城鎮化既要綠色,避免“大城市病”;也要可持續增長,不能因追求短期利益而損害長遠發展。信陽堅持產城相輔、產城互動發展,著力打造電子信息、現代家居、綠色食品等現代產業集群,讓城鎮化發展更有底氣。
“城鎮化的第一大事就是解決就業,讓進城人口體面就業、體面生活,是我們共同的追求。”王鶴齡說,有了產業,才能吸納就業、容納人口,有了產業體系的發展,才能推動城市設施的不斷完善。
李建春認為,發展產業要因地制宜,根據區域實際情況規劃布局,這樣才能提供工作崗位;對進城農民工提供針對性培訓,提高他們的穩定就業能力。重慶將農民工納入城鎮就業服務體系,分類開展就業培訓,給予創業扶持,讓他們真正留得下。
代表委員們認為,要防止“有城無業”的過度城鎮化,缺乏產業支撐,進城農民沒有穩定的收入,也就不能真正的安居樂業。
更加注重城鄉一體化,讓百姓“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城鎮化如何合理布局?
“我們要走具有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不要盲目追求城鎮化速度,不要盲目建設所謂的大都市。”王鶴齡說。
李建春說,從國家層面看,城鎮化戰略很清晰,就是“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鎮發展,推動一批具備條件的縣和特大鎮有序設市,發揮城市群輻射帶動作用”。但是有的地方把城鎮化變成了城市化,大城市攤大餅且越攤越大,造成很多城市病。
王鶴齡說,建設特色小鎮不能不顧實際條件一哄而上,在建設中一定要堅持“宜業宜居”的標準,要根據當地的實際,培養發展起配套的綠色產業體系,不能操之過急。要根據資源稟賦,通過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產業,推動特色城鎮健康發展。
代表委員們認為,發展特色小鎮,不僅是著眼于小鎮自身,更重要的是,建設特色小鎮是推進大城市與小城鎮協調發展、實現農業人口就地城鎮化。特色小鎮的首要屬性是“特色”,生硬的模仿、抄襲,背離了建設特色小鎮的初衷。
“城鎮化不能把城鄉割裂,應該更注重城鄉一體化。”李建春提出,一是經濟上的良性互動,城市里的人能夠方便地到鄉村去消費,鄉村的產品能夠便捷地流通到城市;二是建設布局上的無縫銜接,比如建設特色小鎮,每個小鎮建設尺度不大,保留它的生態性,然后在功能上彌補大城市功能的不足;三是城鄉建設用地應該同地同權,資源應該更多流向農村,而不是只向城市集中。
喬新江表示,推進新型城鎮化過程中,要在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提升宜居宜業環境上下更大功夫,讓老百姓“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城鎮 人口 進城 產業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