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觀察 觀察
補習:家長走不出的囚徒困境
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賈男是一名小學生的母親。孩子上學后不久,她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目前國家實行義務教育階段免學雜費政策,按理說,相比高中和大學,小學和初中上學不用交費,家庭教育支出應該是最少的,可是隨著孩子年級的增加,她自己和周圍的很多家長在義務教育階段的投入反而越來越多。
如果說,為使子女在基礎教育階段獲取相對優勢地位,家庭具有強烈的校外教育投資動機,那么,隨著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的出臺,我國不斷加大義務教育階段的公共教育投入,2014年全國普通小學和初中的教育事業費支出、公用經費支出增幅均高于普通高中、中等職業學校和普通高等學校的相應增幅。
這位勞動經濟學者又開始算另外一筆賬——為了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國家對教育的投入越來越多,這是不是意味著家庭的教育支出可以減少了?
帶著疑問,賈男和她的博士研究生劉國順,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的資助下,就這個問題展開了研究。仔細分析了中國教育追蹤調查基線調查(2013~2014學年)數據庫提供的4萬多份問卷——它們以初一和初三年級為調查起點,在全國范圍內隨機抽取28個縣(區)112所學校438個班級的樣本,最終有效樣本為19487名學生、19007名家長、1412名老師和112名學校負責人,賈男和劉國順得出這樣的結論:在生均公用經費最多或最少的地區,家庭校外學習班參加率和支出更多。而在生均公用經費向平均水平趨近的地區,家庭的校外學習班和補習班的參加率和教育支出都是下降的。
校外教育補習服務已成生活必需品
賈男和劉國順的研究把家庭對子女的教育投資分成兩類:一類是購買課外書籍、學習資料、學習用品等;另一類是參加校外興趣班和補習班(以下統稱為“校外學習班”)。其中,校外興趣班主要是指藝體類的培訓,常見的有樂器、舞蹈、聲樂、美術、球類、棋類等,校外補習班主要是指與校內主科學習一致的學習班,包括閱讀、作文、奧數、普通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等。“在這兩類教育支出中,校外學習班更為正式,也是校內教育的‘影子教育’。”賈男說。
“影子教育”成了家庭教育的最大支出,它的“面積”顯然也在不斷擴大。北京大學一位學者通過對2012年中國家庭追蹤調查(CFPS)數據分析發現:2012年,我國義務教育階段校外教育參與率總體為24.6%,其中,城鎮為55.5%,部分較發達省份達到73.8%。
賈男和劉國順的研究則顯示,這一比例在逐漸增高。在他們調研的2013~2014學年,29.74%的初中生參加了校外學習班。其中,13.11%的初中生參加校外補習班(主要是數學、語文、英語),3.35%初中生只參加了興趣班,還有10.01%的初中生同時參加了校外補習班和校外興趣班。
在他們的調查中,校外教育支出的平均值為1226.11元,其中支出最少的為每年零元,支出最多的達到每年9萬元。“校外教育補習服務已不是‘奢侈品’,而是一種生活必需品。”賈男說。
“事實上,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校外補習現象已非常普遍,甚至形成了支出競爭。”賈男說,這使得家庭在是否參加校外學習班和補習班的決策上猶如陷入“囚徒困境”——學與不學都是進退兩難:學了之后也不知道是否對孩子有好處;不學則是對孩子不負責,畢竟,其他孩子都在學。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教育 校外 家庭 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