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自媒體行業浮現“泡沫”:低俗、侵權、流量造假
流水生產 洗稿侵權
搞創作淪為搞復制
自媒體內容創作的門道有多少?從理論體系到實踐操作,從批量注冊到打造文章,一名北京女孩去年曾花費2500元,接受了一場“事無巨細”的線上培訓,主題便是如何經營自媒體賺錢。
“震驚!”“快轉發給你身邊重要的人”“你一定會后悔沒點開這篇熱文”……當前一些自媒體作品長得越來越像:醒目吸睛的標題設置,模式化的內容安排,過渡生硬的起承轉合。本應千文千面的原創作品如今有了一種流水線生產的意味。
以娛樂資訊類文章為例。一位自媒體從業者透露,此類文章的標準路數是三四百字配上五六張圖,開頭引述某明星最近事件,中間交代背景,最后加幾句個人看法,“一篇文章下來其實都是套路。”
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書長姜奇平說:“把制造業的傳統路數搬到內容創作上,不利于自媒體優秀內容的持續產生。自媒體要在‘自’上做文章,把自己的見識、判斷擺進這些客觀的信息和知識中,使之成為獨家內容的不竭來源。”
流水線式的內容生產拯救不了自媒體原創內容的匱乏,而最近泛濫的“洗稿”模式,則損害著自媒體的創作環境。所謂“洗稿”,是指將他人文章進行拼湊,通過轉換字詞、使用修辭等方式形成新文章。那些“洗”成之文,實為偽原創,侵犯了原作者權益。
打開某在線偽原創文章生成器,將一篇原創文章復制上傳,便可一鍵生成經過同義詞替換的“新文章”。據平臺系統數據顯示,這次“二次原創”過程總切詞739個,隨機替換了其中177個。此外,用戶還能調整輕微、中度、標準三檔模式生成不同重復率的新文章。
此外,一些“偽原創者”通過在文章中增加亂碼降低重復率,有的直接將文字轉成圖片格式繞開文字查重檢驗;還有的從圖文消息擴展至短視頻,以截圖組合形式瞞天過海,拼接出一篇篇“偽原創”作品。數據顯示,2016年針對自媒體的侵權案例高達350萬件,不同公號之間“剪刀手”“搬運工”橫行,嚴重影響了原創內容的生存空間。
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李俊慧建議,應升級優化針對抄襲剽竊的檢測技術,同時建立起一套系統完整的原創內容保護庫及比對機制,使自媒體所處平臺能識別不同比例的作品拼湊文章和引用段落。
編輯:梁霄
關鍵詞:自媒體 低俗 侵權 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