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秀風采秀風采
追憶南仁東:進入無垠廣袤的人生
“狂”:做世界獨一無二的項目
“對他而言,中國需要這樣一個望遠鏡,他扛起這個責任,就有了一種使命感。”
狂者進取。
“天眼”曾是一個大膽到有些突兀的計劃。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口徑不到30米。
與美國尋找地外文明研究所的“鳳凰”計劃相比,口徑500米的中國“天眼”,可將類太陽星巡視目標擴大至少5倍。
世界獨一無二的項目,不僅是研究天文學,還將叩問人類、自然和宇宙亙古之謎。在不少人看來,這難道不是“空中樓閣”嗎?
中國為什么不能做?南仁東放出“狂”言。
他骨子里不服輸。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出國開會時,他就會拿著一口不算地道的英語跟歐美同行爭辯,從天文專業到國際形勢,有時候爭得面紅耳赤,完了又摟著肩膀一塊兒去喝啤酒。
多年以后,他還經常用他那富有磁性的男中音說一個比喻:當年哥倫布建造巨大船隊,得到的回報是滿船金銀香料和新大陸;但哥倫布計劃出海的時候,伊莎貝拉女王不知道,哥倫布也不知道,未來會發現一片新大陸。
這是他念茲在茲的星空夢——中國“天眼”,FAST,這個縮寫也正是“快”的意思。
“一個野心勃勃的計劃。”國際同行這樣評價。
“對他而言,中國需要這樣一個望遠鏡,他扛起這個責任,就有了一種使命感。”“天眼”工程副經理張蜀新與南仁東的接觸越多,就越理解他。
“天眼”是一個龐大系統工程,每個領域,專家都會提各種意見,南仁東必須做出決策。
沒有哪個環節能“忽悠”他。這位“首席科學家”“總工程師”,同樣也是一個“戰術型的老工人”。每個細節,南仁東都要百分百肯定的結果,如果沒有解決,就一直盯著,任何瑕疵在他那里都過不了關。
工程伊始,要建一個水窖。施工方送來設計圖紙,他迅速標出幾處錯誤打了回去。施工方驚訝極了:這個搞天文的科學家怎么還懂土建?
一位外國天文雜志的記者采訪他,他竟然給對方講起了美學。
“天眼”總工藝師王啟明說,科學要求精度,精度越高性能越好;可對工程建設來說,精度提高一點,施工難度可能成倍增加。南仁東要在兩者之間求得平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外人送他的天才“帽子”,南仁東敬謝不敏。他有一次跟張蜀新說:“你以為我是天生什么都懂嗎?其實我每天都在學。”的確,在張蜀新記憶里,南仁東沒有節假日的概念,每天都在琢磨各種事情。
2010年,因為索網的疲勞問題,“天眼”經歷了一場災難性的風險。65歲的南仁東寢食不安,天天在現場與技術人員溝通。工藝、材料,“天眼”的要求是現有國家標準的20倍以上,哪有現成技術可以依賴。南仁東親自上陣,日夜奮戰,700多天,經歷近百次失敗,方才化險為夷。
因為這個“世界獨一無二的項目”,他一直在跟自己較勁。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南仁東 天眼 FAST 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