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調研 調研
我的寧夏川
一個非公經濟代表人士教育精準扶貧案例剖析
10%的利潤
上帝關了一扇門,就會給你開一扇窗。高考落榜后,我不甘心就這樣被命運打敗,還想拼一把,就外出打工賺錢攢學費。到技術學院報到后不久,我得到了基金會的資助,幫我重回正軌,也讓我對堅持有了更深的理解:人生風雨后,必有屬于自己的彩虹。
——摘自寧夏民族職業技術學校2015級康復與護理系馬小英給黨彥寶、邊海燕夫妻的信
世事難得兩周全!在社會各界贊譽聲中,黨彥寶也不得不面對一些壓力。
首先是來自集團內部的壓力。
2014年至2015年是基金會資金支出高峰期。受累于全球經濟震蕩,寶豐集團效益沒有達到預期,原來設定的利潤10%就不夠用于捐資助學了。
怎么辦?
管理層中一些人的意見是,今年少捐一點吧。畢竟,公司拿出利潤10%做扶貧,就按這個比例,也不算違背承諾。
也有黨委和政府的關心:不要把企業發展耽誤了。
黨彥寶考慮了不到半天,就做了決定:比例提高,計劃總額不變。
他有自己的解釋。“哪怕企業發展的速度緩慢一點,但學生成長沒有休息期。這不僅關乎他們的學業,更關系他們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心有善念,必有所成。這會對他們一輩子產生影響。”
黨彥寶說,拿出三四成利潤,對公司運轉沒有本質影響,只是擴大再生產緩一緩。況且,企業發展也有規律,慢一點不見得全是壞事。民營企業做垮的,大多因為擴張過快,沒聽說哪家公司因求穩倒掉的。
黨彥寶的堅持,至少在一部分人看來有些“軸”。對此,我們多次追問,黨彥寶都沒有給出回應。但從他做出捐贈不變的堅定態度,從保證集團員工工資整體增長率達到5%至10%的行動,他的內心應該是坦然的。
這種坦然,也必然與他的心路歷程有關。
他成長的路上,每個關鍵階段都有人伸手相幫。上世紀90年代初,他在內蒙古、寧夏兩地幫別人開車跑運輸,辛苦一年也攢不到1000塊錢。有位老大哥看他為人憨厚老實,借給他5000塊錢買了輛二手車,跑起了運輸。這是他人生第一個關鍵轉折。
“他讓我知道,這個世界上,只要你對別人好,終歸會有福報。”黨彥寶回憶說,這種情分是一輩子的。老人愛喝,他逢年過節必定送酒;老人去世,他去送終。他愿意相信別人,也容易得到別人的信任。因此,他不能讓一直相信“黨叔叔”的學生們失望。
不斷從學生、家長、學校、黨委和政府等各個層面獲得正面反饋,這讓黨彥寶對未來更加有信心。
眼下,他正張羅燕寶優秀教師獎、優秀校長獎的評選。
這又是一個重量級的獎項:按照規劃,10名優秀校長,每名獎勵20萬元。10名優秀教師,每名獎勵10萬元。“校長水平提高了,老師能力增強了,學生的明天才能更好!”
黨彥寶給燕寶慈善基金會和自己還設定了一個長期目標。“完成資助100萬學生讀書的任務,才算成功。”
這一次,他的規劃依然很清晰。
“我今年44歲,還能干30年。每年有3萬名學生畢業,新增3萬名新生入學,30年是90萬,加上已經資助的十幾萬,正好超過100萬,沒有問題。”黨彥寶對此信心十足。
“我的大西北,我的地和天。
我的一方熱戀,黃土大高原。
我的笑和淚,我的肝與膽。
不分不離也不棄,我的寧夏川!”
采訪車奔馳在茫茫寧夏高原,田進財微電影里高亢的歌聲還在我們的耳畔回響著,回響著。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寧夏 精準扶貧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