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李烈:如何理解基礎教育中的平衡與充分發展
基礎教育如何實現平衡與充分發展
基于以上分析,基礎教育要實現平衡與充分發展,就應在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著力。宏觀層面,要促進基礎教育整體的平衡與充分發展。一方面是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基礎教育體系,另一方面是基礎教育體系內部實現各個方面、各項要素的平衡與充分發展。微觀層面,要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平衡與充分發展。一方面是學生在健康成長的各個方面的平衡與充分發展,另一方面是每一個學生作為獨特的個體都能獲得平衡與充分的發展。這要求政府和一線教育工作者在各自的工作領域發揮作用,共同促進基礎教育的平衡與充分發展。
一是政府要加強對基礎教育改革的系統設計與制度配套。
基礎教育要實現平衡與充分發展,從根本上講要先實現經濟與社會的平衡與充分發展。這也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性發展任務。黨的十九大報告對此有充分的闡釋和明確的部署。因此,這里對政府層面的建議,主要圍繞基礎教育本身的發展而言。
首先,政府要依據教育治理的原則,加強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頂層設計和系統落實。在決策時,要充分考慮影響教育發展的內外因素,在尊重教育規律的基礎上,通過多元主體的民主參與,使不同的教育利益訴求能得到充分表達,使各項決策得到充分的討論與論證。在落實政策時,要強化整體觀念與協同意識,加強各個部門之間的關系協調、信息溝通和聯合工作,使部門的局部和眼前利益服從于教育的長遠和根本目標,沖破原有制度的制約和束縛,創造性地工作以落實改革的理念和目標。
其次,在改革推進過程中,政府要加大對“人”的關注。在基礎教育的軟件建設中,最為重要且寶貴的就是從事教育的人,就是廣大的教師。因此,政府要充分尊重和確保教師作為專業人的身份和地位。一方面,要確保并加大對師資建設的投入,切實提高教師的待遇,加大培養投入和獎勵力度等,確保和強化教師的社會地位。另一方面,要更加尊重教師作為專業教育工作者的發展權和自主權,建立多樣化、可選擇的專業發展機制,少些標準化的評比和強制性學習,讓教師真正能夠實現專業自主,享受自我實現的人生體驗。
二是教育工作者要充分理解和落實學生的平衡與充分發展。
就教育工作者而言,要從理念和實踐兩個方面努力,促進學生的平衡與充分發展。在理念上,每一位基礎教育的一線工作者都要認識到,基礎教育是要為每一個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一方面,要培養學生具有作為人的必備素養,即人發展所需各方面的平衡與充分發展。這是學生發展的共性要求,既符合學生發展的整體規律,又是基礎教育承擔的育人使命。另一方面,要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個性與特長發展,成為最好的自己,即作為獨特個體的平衡與充分發展。這是學生發展的個性要求,不僅源于學生先天的差異性,更是新時代教育尊重人性的集中體現。可以說,真正的尊重教育、尊重人性,不是給予所有學生同樣的教育,而是給予每一個學生最適合的教育。
基于以上理念,在實踐中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共性發展的基礎上促進學生的個性化成長,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更豐富的內容,給予學生更多自主選擇的空間。具體可以在以下四個方面努力:
第一,在培養目標上兼顧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成長,既要明確全人發展的各個方面,又對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路徑和發展水平給予充分尊重;
第二,在課程設置上要兼顧內容的豐富性和自主的選擇性。豐富性是指課程的種類、內容的多樣,這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客觀要求,是選擇性的基礎;選擇性是指為學生提供可自主選擇的課程和內容,給學生自主發展的空間,這是促進學生個性成長的必然要求;
第三,在教學組織上,根據實際需要綜合運用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充分發揮班級教學優勢的同時,借助分層教學、小組學習、個別輔導等多種個性化學習方式,保證每一個學生的真實獲得;
第四,在學習評價上,要突破單一側重知識性的標準化評價方式,更多地采用發展性、過程性、表現性的評價方式,既保證學生發展的基線標準,又給學生的個性發展留出充足的空間,真正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實際狀態,激勵每一個學生個性化成長。
總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到來和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為基礎教育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促進基礎教育的平衡與充分發展,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既是新時代賦予黨和國家的歷史任務,也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的光榮使命,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為之努力奮斗。
(作者:李烈,系國家督學、中國教育學會學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基礎教育 平衡 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