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无码色播在线观看,亚洲成av人无码不卡影片一,澳洲精品不打码在线观看

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防風險:2018年經濟運行重中之重

2018年01月08日 09:27 | 來源:中國證券報
分享到: 

2017年我國宏觀經濟表現出較強韌性,預計全年GDP增長6.8%左右。專家預計,2018年通脹水平較溫和,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貨幣政策組合不變。政策重點將繼續放在“防風險”方面,金融、房地產、地方政府債務管理等領域監管或進一步加碼。

外需好轉 新舊動力共發力

“2017年全年經濟增長料為6.8%,高于年初制定目標。”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這是由于消費增長是拉動經濟增長的最大動能,對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60%。此外,當前貿易形勢較好,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增強。

東方金誠分析師馮琳表示,2017年中國宏觀經濟增速將實現6年來的首次反彈,預計增速較2016年回升0.1個百分點。在環保限產、房地產調控、金融去杠桿和地方政府債務監管多管齊下的政策環境下,2017年中國經濟展現出較強的抗壓能力,增長韌性超出預期。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宏觀經濟與政策研究主管周景彤表示,2017年世界經濟出現本輪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難得的同步較強復蘇勢頭,美、歐、日經濟體表現均好于上年。在外需明顯好轉、新舊動力共同發力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等因素帶動下,2017年中國經濟景氣明顯上升。中國經濟扭轉了過去多年放緩趨勢,對穩定市場信心、宏觀政策制定和金融市場穩定都將產生重要影響。

“近幾年中國經濟增速比較穩定,看似‘風平浪靜’,但從結構轉變角度看,實則‘波濤洶涌’,2017年更是如此。”周景彤表示,高新技術、裝備制造等行業蓬勃發展,工業機器人、民用無人機、集成電路等以及現代物流、信息服務、文化旅游等產業快速增長。特別是經過若干年的轉型升級,廣東、浙江、上海等一些經濟發達省份創新發展模式已經初步形成,經濟增速回升,不僅引領著全國未來經濟轉型發展的方向,也對穩定全國經濟增長發揮了基礎性作用。

通脹水平料相對溫和

從2018年通脹水平來看,天風證券分析師宋雪濤預計,2018年CPI相較2017年中樞小幅上升。從翹尾因素來看,2-3月開始,CPI翹尾因素逐月上升,6月達到峰值1.7%,隨后開始下降。全年CPI將呈M型的季節性特點,中性預測下全年中樞約為2.08%,對貨幣政策不構成緊縮壓力。

“預計2018年CPI將溫和抬升。”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投資研究室主任張明分析,蔬菜的低基數因素將帶動一季度CPI漲幅走高,有達到3%的可能;一季度之后CPI大概率逐步回落,全年整體水平將有所上升,但總體保持相對溫和,預計全年CPI同比漲幅2.3%左右。

連平預計,CPI略有上升,PPI高位回調,通脹水平溫和。在去杠桿、防風險和監管政策趨緊的背景下,流動性不會大幅釋放。

“在國內投資需求趨弱的情況下,2018年工業產品價格上漲步伐將會放緩,PPI難以重拾大幅攀升之勢。”連平認為,前期價格上漲較大的上游產業價格可能出現回調,價格漲勢則會在一定程度上從上游向中下游傳導。去產能持續推進和環保限產力度加大則對產品價格形成支撐。預計2018年CPI上漲2%左右,高于2017年;PPI平均漲幅約3.5%左右,低于2017年。CPI和PPI之間的剪刀差逐漸收窄,物價水平相對較溫和。

防風險是重中之重

專家表示,展望2018年,防風險仍是經濟運行中的重中之重。馮琳預測,2018年的政策環境將總體保持穩定:一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繼續深化;二是“積極財政政策+穩健貨幣政策”的組合模式不變;三是政策重點將繼續放在“防風險”,金融、房地產、地方政府債務管理等領域的監管力度或進一步加碼。

“我國是最具有活力的新興市場,近年來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持續超過美國。但也積累了不少問題,防風險仍是重中之重。”申萬宏源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表示,首先,通過去產能、去庫存初步化解了產能過剩風險,2018年供給側改革仍是重點。其次,通過統一監管來化解影子銀行風險;資管新規實施,大資管統一監管,100萬億影子銀行業務重新洗牌;另外,通過明確地方政府職責來化解地方債務風險。以PPP之名行融資之實,地方政府債務可能迎來新一輪治理。

李慧勇認為,2018年是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召開后的第一年,監管框架和監管規則明確之后將進入落實階段。從中長期看,監管有助于避免風險積聚,有助于正規金融機構發展,有助降低社會融資成本,但短期可能使得現有業務面臨停滯,帶來流動性沖擊,帶來利率上行。

張明認為,在宏觀數據走勢平穩背后,是微觀領域的嬗變,包括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的產能過剩風險化解,以金融強監管驅動的金融部門杠桿風險緩釋,以及以房地產調控政策為手段的房價泡沫風險的控制。

對于監管的領域和重點,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2018年的監管重點包括,完善公司治理、同業業務、理財業務、表外業務等,強化資本約束和對金融控股公司的監管,糾正“脫實向虛”,強化對實體經濟的支持,特別是普惠金融。(記者 彭揚 實習記者 歐陽劍環 趙白執南)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經濟 風險 監管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