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推薦 推薦
中心城市排名北京第一 直轄市獲更多政策支持
目前我國已有北京、上海、廣州、天津、重慶、成都、武漢、鄭州8個國家中心城市,它們不僅改變了我國城市的范疇體系和分類框架,也在深層次上重構著新型城鎮化的基本思路和發展道路。開展國家中心城市的評估和研究,對其進一步明確定位、優化功能、提升質量、充分發揮引領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國家中心城市的總體發展情況
(一)“中心地位”初步形成并在快速擴張
國家中心城市的設立始于2010年2月,是在直轄市和省會城市層級之上出現的新的“塔尖”,集中了中國和中國城市在空間、人口、資源和政策上的主要優勢。
截止到2015年底,依據國家和各省市相關公開數據,8個國家中心城市的基本情況如下:在人口規模上,8個國家中心城市的人口總量為13971.35萬,在全國137462萬人口中占比為10.1%;在經濟總量上,8個國家中心城市的GDP總量為126917.91億元,在全國689052.1億元GDP中占比為18.42%;在人均GDP上,8個國家中心城市的人均GDP為94731元人民幣,是全國人均水平(50000元人民幣)的1.89倍;在GDP增速上,8個國家中心城市的GDP增長速度約為8.67%,是全國平均水平(約為6.9%)的1.26倍;在城鎮化率上,8個國家中心城市的城鎮化率為77.97%,是全國平均水平(約為56.1%)的1.39倍。由此可知,國家中心城市在我國區域和城鎮發展中的“中心地位”已初步形成并仍在快速擴張。
(二)國家中心城市的現狀評估
基于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家中心城市理論方法與評價體系(主要包括綜合實力、中心作用與戰略影響3個一級指標、9個二級指標和32個三級指標),上海交通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對國家中心城市的發展現狀進行評估并得出結論如下:
在綜合評估上,國家中心城市的排序依次是:北京、上海、廣州、重慶、天津、武漢、成都和鄭州。在“綜合實力”一級指數排名上,國家中心城市的排序依次為:北京、廣州、上海、武漢、天津、重慶、成都和鄭州。在“中心作用”一級指數排名上,國家中心城市的排序依次為:北京、廣州、上海、重慶、武漢、天津、成都和鄭州。在“戰略影響”一級指數排名上,國家中心城市的排序依次為:上海、北京、重慶、天津、廣州、成都、武漢和鄭州。
(三)國家中心城市的層級分析
第一個層級:北京、上海和廣州三市。“北上廣”依然占據絕對優勢,各項指數大都處于前三甲的位置。只在“戰略影響”一項,廣州被重慶、天津擠出前三,位列第五,這既說明了中心城市的培養成長需要積累和積淀,同時也意味著在激烈的競爭中傳統的城市化格局也在出現新變化。
第二個層級:重慶和天津。它們在國家中心城市中分列第四和第五,反映出直轄市在政策資源等方面仍具有較大優勢,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一個城市在區位和空間上的劣勢,同時這也是一般的省會城市在短期內難以超越的。
第三個層級:武漢、成都和鄭州。它們在國家中心城市中分列第六、第七和第八。其中值得關注的是武漢,它的“綜合實力”指數緊隨上海之后位列第四,超過了直轄市天津和重慶,表明其人口、經濟、社會、文化發展比較均衡且有較大幅度提升,同時武漢的“中心作用”指數上排在第五,位于重慶、天津之間,說明武漢市作為長江中游城市群的中心城市的集聚力不斷強化。位于西部的成都和位于中部的鄭州分別位列第七和第八,各自的一級指數排名基本上也處于同樣位置,但在局部也有亮點和優勢,其中成都的“社會發展”指數位列第三、“文化發展”指數位列第四,與成都具有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人文氛圍基本一致。鄭州的“人口發展”指數位列第三、城市“中心作用”位列第四,與河南省作為人口大省和鄭州作為河南省會城市的現實基本一致。成都和鄭州在國家中心城市陣營都屬于需要加快謀劃、布局和發展的城市。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中心城市 國家 家中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