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加快科技創新關鍵是抓好落實
參加過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組織的多次科技創新專題調研,筆者一個突出的感受是:這些年,中央出臺的一系列推進科技創新政策法規含金量很高,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推動力。很多地方貫徹落實抓得緊,科技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成效顯著,令人感到非常振奮。遺憾的是,在另外一些原本條件基礎都不錯的企業或地方,中央的政策法規落實還很不到位,仍舊是體制機制陳舊,創新研發投入少,產業結構升級慢。
究其原因,一是認識不到位。對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缺乏抓科技創新的緊迫感危機感,沒有把技術創新擺到應有的重要位置,在產業轉型升級、科技研發投入等方面辦法不多、決心不大。二是部門之間互相扯皮。一些主管部門之間的政策規定互相打架,各吹各的調,很難做到協調一致。如執行加計扣除政策,企業和科技部門積極性很高,財政、稅務和國資委等部門就不希望扣除太多,往往很難形成共識。科研經費管理使用,教育、科技部門的文件給科研人員的自主決定權較大,審計、紀委、巡視來時一查到處都是問題。科技人員很多該做的事不敢去做,顧慮重重。三是體制機制改革不徹底。一些壟斷性較強的大型企業,技術創新條件很好、優勢資源很多,但體制機制沒有與時俱進,基本上還是在計劃分配的市場份額內安穩過日子,沒有真正形成市場競爭機制,導致創新激勵不夠、動力不足、成果不多。四是工作作風不實。很多工作停留在開會講話、發文件和媒體造勢上,沒有真正下功夫去抓好落實。調研座談時,各單位匯報發言幾乎都講到制定下發了多少文件,出臺了多少政策,很少講遇到哪些難題,最后是怎么解決的。有的政策初衷很好,但對落實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發現和解決不力,結果事與愿違。如“杰青”“長江學者”等“帽子”向西部傾斜,結果西部的人才流失更快更多。以至于西部一些院校和科研院所領導說,“我們不要‘帽子’”。有了“帽子”后,等于給人才插上了翅膀,裝上了火藥,他跑得更快。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如果不沉下心來抓落實,再好的目標、再好的藍圖,也只是鏡中花、水中月。推進科技創新,筆者認為關鍵在于抓好中央各項政策法規的落實。
統一思想凝聚共識。認識不到位,行動不可能自覺。應當加大中央科技創新政策法規的學習宣傳力度,強化科技創新意識,把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的思路統一到中央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部署要求上來。不僅要抓好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還要注重抓好主管部門和企業、院校、科研院所等整個產學研用鏈條各方面人員的凝聚共識的工作。
健全體制機制。應進一步深化國企改革,真正形成市場競爭機制,激發大型國企技術創新活力。對政府與企業、院校、科研院所在技術創新中的地位作用,應當做出更加清晰科學的界定,糾正政府不作為亂作為、搞“政績工程”“拉郎配”等問題,確保企業成為技術創新主體。要建立健全抓科技創新工作的責任制,主要領導負總責,并明確分工,責任到人。加強部門間的統籌協調,打破利益藩籬,杜絕推諉扯皮,增強政策合力。對發現的問題,要列出清單、明確責任、規定時限、掛賬整改。
總結推廣典型經驗。群眾是真正的英雄,實踐不斷創造新經驗。一些地方結合實際用好用足加計扣除等政策,科技研發投入力度大,技術創新成果多,企業騰籠換鳥、轉型升級見事早、效果好。筆者曾經到河北唐山一家民營企業調研,公司本著“十年磨一劍”的耐心,從普通高校畢業生中培養技術人才,長期投入巨資涵養200多人的技術研究院,終于成為自主研發能力較強的高科技民營企業。類似這樣的典型經驗很多,應當大力宣傳推廣。
加強科技創新督查激勵。號召千遍,不如問責一次。現在,有些領域檢查問責確實存在過多過濫的問題,必須糾治。但任何事情都需要做具體分析,這些年對科技創新政策落實的檢查問責不是多了濫了,而是少了缺了。于是科技創新抓得好的沒有激勵,抓得不好的也沒多大壓力。建議參照脫貧攻堅和環保工作專項督查的做法,組織一次科技創新政策落實情況專門督查,嚴明賞罰,激勵大家勇于創新、奮勇爭先。
(作者系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副主任)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創新 科技 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