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最政協 最政協
黑龍江農業連年豐收,農民人均收入卻增長緩慢。省政協調研提出——
讓農民在每個產業環節上都能分享效益
本報訊(記者胡京春)黑龍江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貢獻,農民的腰包卻沒有同步鼓起來。12月12日,黑龍江省政協在報送省委、省政府的《關于加快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的調研報告》中提出,加快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可以廣開農民增收渠道,讓農民在每個產業環節上都能分享效益。
近日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農民增收是全面小康的基本要求,要多渠道促進農民持續增收。黑龍江是農業大省,近幾年來糧食產量、商品糧和調出量均居全國首位。根據《新中國六十年統計資料匯編》和2011年、2019年《中國統計年鑒》統計數據顯示,黑龍江省農民收入卻由改革開放前的第7位、2010年的第10位,下降到2018年的第17位。這與其農業大省的地位形成了較大反差。
如何持續增加農民收入?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工作委員會從5月起圍繞該課題開展了深入調研。“13個市地政協農業和農村工作委員會同步進行調研。”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工作委員會田恃瑋說,“努力使調研對象更全面一些,研究問題更深入一些,掌握情況更準確一些,提出對策建議更有針對性一些。”
為什么黑龍江省農業連年豐收,糧食產量持續增長,而人均收入卻增長緩慢?調研分析表明,主要原因是收入結構不合理。
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工作委員會認為,要增加農民收入,必須在增加工資性收入上大做文章。最有效、最快捷、最現實的途徑就是大力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通過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讓農民就地在種養、加工、銷售等各個環節分享收益。
重點在哪些產業融合?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工作委員會提出,做好“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兩篇大文章,在既有國內外總需求增長空間、又有黑龍江省供給優勢的六大產業促進融合發展。即促進玉米、水稻、大豆、雜糧等綠色有機食品產業,乳肉蛋等畜產品加工業,蔬菜、馬鈴薯、食用菌等產業,北藥、漢麻、白瓜子等經濟作物產業,漿果、水果、堅果等山林特產業,農家樂、采摘觀光、休閑度假等農村旅游產業融合發展。
靠誰來融合?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工作委員會建議,必須大力發展新型經營主體帶動千家萬戶抱團闖市場,讓農民在產業融合發展中分享紅利。實施“百村千社萬戶”示范典型三年培育計劃和全省農民專業合作社質量提升三年行動計劃,深入推進規范社建設,由數量增長向質量提升轉變。建立和完善村集體經濟組織,資產折股量化到戶搞股份合作,因地制宜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使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依托骨干龍頭企業支撐融合,各地應以資源優勢、產業特色和優惠政策等吸引大型農畜產品加工企業,引導其向前端延伸帶動農戶建設原料基地,向后端延伸建設物流營銷和服務網絡,讓農民分享加工流通增值的收益。
如何融合?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工作委員會認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核心是利益融合。堅持市場導向,尊重農民意愿,因地制宜,通過模式創新、鏈條延伸、主體參與、要素激發、業態打造等,使農民“獲農金、收租金、掙薪金、分股金”。
怎樣保障融合?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工作委員會呼吁,各級黨委政府應站在加快振興發展的戰略高度,把加快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作為“三農”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以產業融合發展帶動產業興旺、農民增收、地方繁榮。
編輯:李澤杰
關鍵詞:產業 農民 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