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別讓“茅臺、豪車”帶偏了地攤的節奏
地攤最近很火。
全國兩會后,許多省市出臺政策舉措,為地攤經濟的發展營造了寬松的環境。據報道,目前已有黑龍江、上海、成都、濟南、合肥等地出臺了明確的政策,對地攤經濟的發展持肯定態度。
長期以來,地攤經濟備受爭議。反對者的一個重要考量是對公共秩序、城市環境的影響,以及給城市管理帶來的巨大挑戰。而支持者更多從民生的角度考慮,認為有利于擴大就業,方便群眾生活。
新冠肺炎疫情過后,一些地方對地攤經濟持支持態度,城市多了煙火氣,也讓在疫情中收入減少的人群多了一條謀生的路。但與此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某知名互聯網公司HR擺地攤招聘,美女街邊擺攤賣茅臺,還有開著豪車上街賣奢侈品的……這些事件在網上流傳開來,帶偏了地攤經濟的節奏。
作為一種低成本的營生方式,擺地攤是低收入群體借以增加收入的渠道。當然,從更廣義的角度,地攤經濟不只是擺地攤,還包括流動售賣車、沿街鋪面的越門經營等方式。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時期,一些餐飲、零售門店的生意受到沖擊,加上疫情防控的要求,越門至露天經營,也是他們擺脫困境的一種方式。
以成都為例,這項政策在今年3月推出的時候,其初衷是為了加快復工復產,穩就業、保民生。事實上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到5月,成都市因此創造了大約10萬個就業崗位。
從政策初衷看,對地攤經濟的寬容,重在“保”和“穩”,是為困難群體找出路。但茅臺、豪車、奢侈品以及市值萬億元的大公司,怎么看也不像是需要通過地攤救濟的困難群體,而且如此高調,也讓地攤經濟沾染了“秀”的成份。建議那些大公司的總監們、開著豪車的老板們,體諒困難群眾的難處和政府推出惠民舉措的良苦用心,把有限的公共資源留給更需要它的底層民眾,讓地攤回歸營生的本色。
與此同時,一些地方在推行政策時走入了另一個極端。據報道,有地方城管部門甚至打電話邀請攤販來擺攤,顯得非常熱情。
地攤經濟的發展,需要讓渡一定的公共利益,比如道路空間、公共秩序、市場機會等。所以,在對地攤經濟實施寬容政策時,需要政府做更多的監管工作,維護好公共秩序、市場秩序。比如,在選點上,要盡可能避免對固定門店的沖擊,而是選擇那些市場的空白點。也要考慮對公共交通秩序的影響,不能火了夜市,堵了交通。還要對食品安全做好監管,避免難以溯源的食品安全事件的發生。
在擁擠的大城市,“地攤空間”是稀缺的公共資源。在特殊時期,在權衡好公共利益的前提下,政府把稀缺公共資源拿出來穩就業、保民生,這是情理之中的選擇,也是有必要的。
但如果政府熱情過度、用力過猛,難免導致各個市場主體之間利益失衡,也讓地攤經濟作為民生兜底的政策初衷變了味兒。筆者注意到,成都市在出臺相關政策時,用詞非常謹慎,對地攤經濟不是“鼓勵”,而是“寬容”。
地攤經濟的規模如果太大,對社會秩序、市場秩序是有沖擊的,政府如果鼓勵,就等于制造了另一種不公平。鼓勵地攤,那門店咋辦?鼓勵路邊擺攤設點,那行人咋辦?鼓勵地攤經濟會衍生出更多的新問題,恐怕會給監管帶來更大挑戰,也可能侵犯更多的公共利益。
而“寬容”意味著政府要在公共利益上作更精準的考量。既要考慮攤販的生計,也要考慮門店的利益;既要給最底層的群眾開放更多的營生空間,也要維護公共交通的基本秩序。還有噪聲污染、食品安全等,政府要兼顧的方面太多了。
寬容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持政策的初衷和本色,而帶著主動推動動機的鼓勵,及其隨時可能帶來的新的不公平和秩序的錯亂,會偏離政策的初衷,失去地攤經濟在當下的特殊價值。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地攤 經濟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