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一線傳真 一線傳真
山海偕行 共奔小康
這是一次跨越山海的相約,這是一場前赴后繼的幫扶,這是一段刻骨銘心的記憶。
閩寧對口扶貧協作,短短24年,在歷史的歲月中猶如滄海一粟,但對地處南北兩端的福建和寧夏來說,卻是感人至深、難以忘卻的經歷。24年來,伴隨著“閩寧對口扶貧協作”的展開推進,福建省累計投入無償援助資金19.36億元,對口幫扶市縣區投入7.11億元,修建了一批水利、農村電網等基礎設施,支持建設了閩寧鎮和110個閩寧示范村,援建醫院、衛生院(所)等項目323個,近60萬寧夏貧困群眾受益。
閃耀的成績背后,離不開一個個、一批批義無反顧、一往無前支援寧夏的身影。
24年山海相隔,24年深情厚誼。自1996年開始,福建省先后選派11批183名干部到寧夏掛職,2000多名支教支醫支農工作隊員、專家院士等參與援寧工作。他們或許是首批帶隊踏上寧夏土地的林月嬋,或許是回到福建依然醉心于“寧貨閩賣”消費扶貧的李仲福,或許是扎根“西海固”多年卻在回鄉途中以身殉職的檢察官林國榮……不管他們來自哪個地方、任何職位、年齡幾何,卻都秉持著同一個信念,矢志不渝、一心向前,與寧夏各族干部群眾一起,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倡導的“優勢互補、互惠互利、長期協作、共同發展”指導原則,攜手向貧困發起挑戰,將單向扶貧拓展到兩省區經濟社會建設全方位多層次、全領域廣覆蓋的深度協作,實現了對口幫扶由“輸血”到“造血”的歷史性轉變,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閩寧模式”,以實際行動踐行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任何一個地區、任何一個民族都不能落下”,更用兩省區的共同努力,探索出了一條在黨的領導下團結協作、艱苦奮斗的脫貧發展康莊大道,充分展現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越性,為全球減貧治理提供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24年互幫互助,24年攜手并進。如果說貧困堅硬如石,那么,福建援寧干部身上展現出的接力攀登、敢于犧牲和敢拼會贏的精神,就是擊碎頑石的利劍。正是這種精神,成就了寧南山區貧困群眾致富奔小康的源頭活水,讓他們凝聚起迎難而上、不懈拼搏的昂揚斗志,也影響著越來越多通過市縣結對幫扶、互派掛職干部、部門對口協作等機制走進八閩大地的干部,讓他們振奮精神、矢志奮斗,把福建的人才、資金、科技、經驗、市場要素等深深植入到寧夏發展的“肌體”中,形成造血體系,從根本上提升了寧夏貧困地區的發展能力。實踐證明,單向付出終究不是長久之計,只有合作才能實現共贏?;突ブ?、攜手并進,讓閩寧兩地的情誼因合作而感人至深,也讓寧夏各族群眾擺脫貧困奔小康的志向因攜手而更加堅定。
使命在召喚,夢想在延伸。當前,脫貧攻堅已經進入最后沖刺階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也吹響了沖鋒號角。隨著全面小康社會的到來,絕對貧困將逐漸成為過去時,但立足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和深化區域合作的全局,閩寧對口扶貧協作這項始于扶貧的協作機制,將被賦予更豐富的內涵和更光榮的使命。只要我們在聚焦問題、深化協作、鞏固成效上繼續發力,以“不到長城非好漢”的氣概和“敢拼才會贏”的精神,勇擔使命,馳而不息,把奮斗故事寫滿扶貧協作、奔向小康的每一個角落,就一定能打贏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繼續建設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環境優美人民富裕的美麗新寧夏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關鍵詞:山海偕行 共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