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資訊
大腸癌發生前 我們能做什么?
近年來,大腸癌的發病率在廣州市一直處于攀升的狀態。根據廣州市最新腫瘤登記數據,大腸癌的發病率已經在所有的惡性腫瘤中排第二位,僅次于肺癌。與此同時,大腸癌又是目前公認的通過早期篩查能有效控制的癌種之一。
廣州市從2015年開始,從政府層面推動,由廣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負責組織實施社區居民大腸癌防控項目,每年為適齡人群進行大腸癌篩查,累計已查出近2000例的癌前病變。“在大腸癌發生前,我們有足夠的時間去阻斷疾病的進程!”在今年4月15日~4月21日第27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活動上,臨床和疾控專家聯手呼吁居民積極參加大腸癌篩查。
大腸癌發病率在惡性腫瘤中居二
日前,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山大學中山腫瘤防治中心、越秀區衛生健康局等單位,在越秀區建設街舉辦了第27屆全國腫瘤防治周宣傳活動。在活動中,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結直腸科專家介紹,在全球范圍內,大腸癌的發病率正在以每年2%的速度上升;全國范圍內,發病人數也在逐年遞增,每3分鐘即有1例新發。聚焦到廣州市,由于飲食結構西方化等因素影響,廣州市大腸癌發病水平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和其它癌種一樣,大腸癌發現得越早,療效越好。根據美國研究報道,早期被診斷的大腸癌,5年生存率高達94%,假如發現時已經是晚期、出現遠期轉移,五年生存率直接下降至5.7%。
“日常門診中發現的大腸癌患者,促使他們來看病的原因往往是便血。但由于痔瘡也會引起便血癥狀,因此也有很多患者誤認為是痔瘡而延誤了診治。”臨床醫生表示,由于大腸癌早期往往沒什么特殊的癥狀,或者癥狀不太明顯,導致很多人錯過了發現的時機。現有的臨床數據顯示,大部分病人被發現的時候已經處于中晚期,部分病人很快死亡,還有一部分人可以通過手術保住性命,但也伴隨著終生使用造瘺袋,生活質量有所下降。
大腸癌發生前有足夠時間可防
在活動上,專家們特別介紹了預防大腸癌的最有力武器——大腸癌篩查。“目前,大腸癌是少數幾種公認篩查效果最好的癌種之一。同樣是做內鏡篩查消化道腫瘤,胃癌、食管癌的發現對醫生技術要求較高;而大腸癌絕大部分是息肉變來的,所以在內鏡下很容易就被發現,對于息肉還可以在檢查的同時就切除了。”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專家介紹,腸癌不是一天長成的,從息肉開始到腸癌,中間有5到10年的時間,給了我們足夠的時間把癌癥消滅在未發生時。
廣州市疾控中心大腸癌防控項目負責人介紹,截至2020年底廣州市的社區居民大腸癌防控項目已為全市近48萬多人次提供了初篩服務,超過2.4萬人進行了腸鏡檢查,其中590人確診為大腸癌,發現約2000例癌前病變。項目評估數據顯示,和臨床大部分病人中晚期才發現相比,該項目中的早診率接近90%。更重要的是,通過鏡下治療,癌前病變的這部分人避免發展成大腸癌,也就是為近2000個家庭避免了大腸癌的造成的影響。
提示1:
參加大腸癌篩查其實很簡單
今年的廣州市社區居民大腸癌篩查工作已經啟動,為了進一步使預防前移,篩查對象從原來的50歲~74歲常住人口,擴大到45歲~74歲常住人口。廣州市疾控中心項目負責人介紹,凡是適齡的居民,都可以到附近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初篩,“完成一份包括既往史、大便情況等問題的問卷,社區醫生會給你糞便采集管,回家后根據指示留取糞便樣本,再交回到社區,就完成了初篩的流程。一般一周就會有初篩結果。”
為了更方便居民參與篩查,市疾控中心去年起特意推出了微信小程序“腸探”,適齡居民可以隨時隨地自行進行風險評估,然后再就近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糞便隱血檢查,減少了居民來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時間。
假如問卷結果是高風險或者大便潛血試驗是陽性,都說明大腸癌風險相對較高,但不能和大腸癌畫上等號,必須到醫院進行腸鏡檢查才能有定論。項目負責人介紹,大腸癌防控項目在各區都設有定點醫院,初篩陽性的居民到定點醫院可以享受一定的腸鏡檢查優惠措施。
提示2:
篩查只做“半套”不能消除隱患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疾控人員發現,許多居民積極參與初篩,然而應該進行腸鏡檢查的居民(即初篩陽性者)中,卻只有不到4成最終接受了腸鏡檢查,剩下的人則沒有進行進一步檢查,“篩查只做了‘半套’,還有最關鍵的一步一直不去做,健康隱患還一直留在身體里,這也就失去了篩查的意義。”
居民們不愿意做腸鏡的原因,主要有“怕疼”“嫌腸道檢查麻煩”“怕檢查出疾病”“沒時間”“怕花錢”幾大類。事實上,現在腸鏡除了有普通腸鏡,還可以在鎮靜或麻醉下進行,“睡了一覺就把檢查做了”;而腸道準備也只需要在腸鏡檢查前一天半開始進行即可,不少人在腸鏡檢查第二天可以如常上班,“即使是一臺汽車,也要定期抽出時間去保養,何況是人呢?”
對于害怕檢查出疾病、怕花錢的想法,專家表示,一方面,在沒有明顯癥狀、自認身體健康時查出病變,往往是在早期,檢查的同時就可以切除隱患;內鏡一次數百元,相比出現腫瘤后做開腹手術切除,從短期看創傷、費用上都大大降低,從長期看生存時間、生活質量差異明顯。另一方面,假如經過腸鏡檢查后確認目前腸道是健康的,由于腸道從長出息肉到癌變需要多年時間,專家建議只需要間隔5年到10年再安排下一次腸鏡檢查即可。
“去年發生疫情,我們本來以為做腸鏡檢查的人數會少一些。結果卻發現,初篩陽性的居民去做腸鏡的比例,是項目開展歷年以來最高的。我們分析,這和疫情后大家更加重視健康有關。”該項目負責人建議,對于初篩陽性的居民,應該盡早接受腸鏡檢查,不給健康留隱患,早做早安心。
編輯:何方
關鍵詞:大腸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