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全國兩會專題報道>滾動新聞 滾動新聞
中國經濟“巧調控”融入更多“相機”元素
新華社北京3月5日電 題:中國經濟“巧調控”融入更多“相機”元素
新華社記者 劉歡 楊丁淼 許曉青
在去年7月首次公開提出“相機調控”這一新名詞后,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5日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正式將“相機”元素融入中國經濟“巧調控”體系,指出今年要“創新宏觀調控方式,加強區間調控、定向調控、相機調控”。
分析人士指出,實施區間調控、定向調控與相機調控組合而成的“巧調控”方式,令中國經濟運行總體保持平穩,結構性改革亦不斷取得新的突破,成為中國經濟發展在新常態下提質增效的“獨家秘訣”。
從2013年開始,中國政府宏觀調控明確經濟運行合理區間,把穩增長、保就業作為“下限”,防通脹作為“上限”,形成了區間調控的思路和方法。
2014年,在區間調控基礎上創新實施定向調控,也就是結構性調控,基本思路是激活力、補短板、強實體,抓住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確定調控“靶點”,在精準、及時、適度上下功夫,預調微調、遠近結合、防范風險。
定向調控作為區間調控的重要組成部分,重點是針對區間內出現的不同情景,匹配不同的對策措施,精準發力、定向施策,更多依靠市場力量,更多運用改革辦法,進行“噴灌”“滴灌”,不搞“大水漫灌”。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張兆安說,定向調控針對不同調控領域,制定清晰明確的調控政策,使預調微調和必要的“先手棋”更加有的放矢,更具針對性,體現了對宏觀調控深處著力和精準發力的更高要求。
2014年5月,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在河南考察時首次提出中國經濟發展已經步入“新常態”。突出定向調控,正是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推動經濟提質增效升級和行穩致遠的必然要求。
2015年7月,在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負責人座談會上,李克強提出“更加精準有效地實施定向調控和相機調控”,將“相機調控”與“定向調控”并列,進一步創新宏觀調控方式,豐富了中國“巧調控”體系內容。
分析人士指出,同時強調“定向”與“相機”,體現了本屆政府在經濟下行的壓力面前,正試圖找到一條“穩增長與調結構”的雙贏之路。
張兆安說,“相機調控”的提出,表明了中國政府正在加強宏觀調控決斷力,展示了“穩增長”的決心和信心。一旦經濟下滑超出預期區間,中國政府該出手時會義無反顧,調整措施及時精準,使用工具箱里的工具絕不吝嗇。
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學家賈康此前撰文稱,維持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貨幣政策不變的同時,中國宏觀調控貫徹了“相機抉擇”的原則,實施所謂的“微刺激”,有效推進了“穩增長”,并且提振了市場信心。
賈康稱,通過靈活運用經濟調控中相機抉擇的原則,政府可在投資安排、財政支出重點和支出進度、貨幣政策力度和定向寬松等方面,做出必要的“穩增長”舉措。
區間調控、定向調控與相機調控組合而成的中國“巧調控”體系,既立足當前、有針對性地出招,又著眼長遠、留有后手、謀勢蓄勢。在中國政府精心的宏觀調控下,中國經濟將努力做到結構調優而不失速,實現增長、物價、就業、收入、環保多重目標協調發展,也為各類市場健康穩定發展創造條件。
張兆安說,中國政府根據經濟發展情況,不斷創造性地豐富宏觀調控的內容內涵,是中國經濟保持平衡協調和持續健康發展的“獨家秘訣”。“強改革+巧調控”的政策模式,有別于西方國家的經濟管理思路,卻頗為切合中國國情,成為中國經濟在新常態下保持發展的“穩定器”。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中國經濟 創新 宏觀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