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建議 建議
在春天播撒希望不輟耕耘
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談新書《春天的約會》
■兩會即將召開,這是盛大的舞臺,奏響著和諧的共鳴。為什么說全國兩會是中國人的“政治春節”?兩會討論哪些事兒?政協委員如何議論國事、資政建言?政協委員的提案、建議以及會上的討論如何產生作用?這些問題,在日前出版的《春天的約會:全國政協常委朱永新兩會手記》一書中,可以找到生動的描述。全書約39萬字,以年代為主線,以日記的形式呈現了2013—2017年兩會期間,作者參與兩會的情況和感悟。作者以民主黨派成員的視角,從實踐層面反映民主黨派成員在兩會中參政議政的實踐歷程。人民政協報記者專訪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講述10余年來記錄“春天的約會”的故事和思考。
從一滴小小的水珠中認識兩會
文化周刊:《春天的約會》是您在十二屆全國政協期間每年記錄的兩會手記,此前,您已經出版了《我在政協這五年》《我在人大這五年》《共識凝聚力量》等著作,與其相比,《春天的約會》有什么特點?出版的背景是怎樣的?
朱永新:我從2003年開始履職全國政協委員,2008年擔任全國人大代表,2013年又回到政協,一直到現在。在這10多年的歷程中,我記錄下了參政議政的感受、體會和經驗。2008年出版的《我在政協這五年》,以及2013年的《我在人大這五年》,有每年會議的提案、議案、發言、視察、調研的情況和思考,還有與媒體和網友交流的實錄摘要等。
在此基礎上,我逐漸覺得,有必要把兩會的記錄單獨整理出來并系統性出版。在《春天的約會》里,我記錄了2013—2017年五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歷次全會的一個側面。每年從大會前夕到閉幕,每天一篇手記,政協委員的培訓、小組討論、大會發言、提案提交等內容都在其中。每年3月的兩會,都是一場盛大的“春天的約會”,也是中國人的“政治春節”,萬眾矚目。對兩會的記錄是多種多樣的,比如媒體的報道等。政協委員日記也是其中一種方式,它從民間個人的立場來看兩會,是對史料的有益補充。而從文本的代表性以及出版樣式來說,此前都還沒有類似的作品。
春天是播種的季節,兩會既是播撒種子,也是進行第一次耕耘。用樸素真實的文字記錄春天、記錄過程、記錄行動。如同一滴小小的水珠可以折射太陽的光輝,通過這本小書,大家也可以了解中國人是怎樣開兩會的,中國民主黨派是如何參與中國政治生活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如何運行的,仿佛是跟著我看兩會。同時,5年的持續記錄相對具有完整性和持續性,可以為讀者提供全景式、多角度的視野。
文化周刊:您的兩會手記每篇篇幅很長,內容豐富,既有大事小情的記錄,也有個人的深入思考。您從何時開始寫兩會手記的?它們是如何“出爐”的?
朱永新:記日記是我多年的習慣,當然,兩會手記跟平時的日記相比很不一樣,內容豐富得多。從2003年履職全國政協委員,我就開始寫兩會手記,把兩會前后和參加兩會的所聞所感記錄下來,天長日久,也是一筆頗為可觀的財富。不過那個時候還沒有像書中的手記這么細致和深入。2008年,在5年履職結束后,我在整理和總結時,意識到日記很重要,它具有傳播的功能,并且作為文獻今后也有史料價值。而按這個要求回過頭來看,之前的兩會手記還有不足。這之后,我便有意識地、更為自覺地寫兩會手記了。具體過程首先是在兩會日程中隨手記,比如小組討論,我自己會記錄一些要點,結束后再把小組討論的記錄要來看,更為全面;其次,每天中午休息時把當天上午的內容簡單總結一下;撰寫手記最主要是在晚上,選好角度,一般來說寫四五千字,有時第二天一大早再繼續整理修改一下。這些手記以“春天的約會”為主題,每天在我的博客上與朋友們分享。我之所以堅持記錄,不僅是因為我保持了多年的記日記習慣,也是為了留住這些難忘的日子。因為,我知道,這不只是一個人的兩會,更是一個時代的兩會。沉淀下的,不僅是個人的政治生活記錄,也是這個時代的政治生態的永恒的記錄。從出版的意義來說,它們能夠讓讀者更好地去讀懂兩會。我也很希望這本書能夠被翻譯成外文出版,讓國際社會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亮麗風景。
鍛煉見微知著的慧眼,了解人民所需、民生所系
文化周刊:手記是否也是您作為政協委員履職的一種方式?
朱永新:我一直認為認真寫才能認真做,要想寫得精彩必須做得精彩。政協委員是榮譽、信任,更是使命、責任。2013年兩會期間,我在《人民日報》發表過一篇文章《你不稱職,意味著67萬人缺席》,當時引起了強烈反響。兩會不僅是代表、委員的兩會,事實上更是全國人民的兩會。積極參與會議,認真建言獻策,反映社情民意,是政協委員的責任。為此,我們需要有強烈的“角色意識”,勝任自己的角色。
《春天的約會》出版后,我的一個朋友讀后特意發來信息,“既是春天的約會,也是春天的禮物,更是春天的收獲!讓神秘的兩會不再神秘,讓兩會走進民眾,讓民眾走進兩會!”這讓我很受鼓舞。很長一段時間,政協多少蒙有一層神秘的面紗,而政協委員中各行各業專家較多,忙于專業就難免疏于和外界接觸,平時看不見,兩會露露面。甚至還有一些段子形容政協是“拍拍手”的“聯誼機構”而已,很多人覺得政協離自己很遠。政協作為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是一個廣泛聯系群眾、團結各界人士的重要平臺,而政協委員履職則要以天下為己任,為民生而吶喊,讓人民清晰地感覺到,兩會、政協、政協委員,其實很近,就在你我身邊。
兩會是人民之會、民生之會。生活永遠大于理論,更不用說這信息時代,瞬息萬變的信息不停地影響改變人們的生活,同時,豐富而繁雜的信息,讓人無從把握。要想真正了解人民所需、民生所系,需要鍛煉出見微知著的慧眼。所以,這樣記錄兩會中的感受,記錄自己的觀察與思考,就是一種鍛煉。與其說是記錄,不如說是學習;向他人學習,向生活學習,以行動銘記。
文化周刊:如您所說,書中5年持續的記錄可以全景式認識兩會,那么從中能否看到兩會,乃至國家的變化發展?您的感受是怎樣的?
朱永新:年年歲歲來相會,歲歲年年會不同。每年參加兩會,能夠清晰地感受到發生的變化,點點滴滴都化作文字匯聚在這本書中。比如會風,委員們參政議政熱情越來越高,小組討論座無虛席,經常“搶話筒”發言,討論也越來越激烈和深入。比如提案,開始的時候覺得撰寫一件好提案很容易,只需要真誠、用心就行,沒想到時間越長,越覺得撰寫一件好提案并不容易,收集、整合、提煉信息已經不那么容易了,還需要專業知識和開闊的視野,需要提出問題,更需要解決問題的方法……每年兩會結束以后,就開始為下一年的提案做準備。
從我的感受來說,政協委員在兩會提案、建言,實實在在對國家發展發揮著作用。比如全民閱讀,這些年,我與其他很多政協委員一道,持續為閱讀鼓與呼,把全民閱讀作為國家戰略、設立國家閱讀節、制定全民閱讀規劃……在這樣一個網絡碎片化的時代,我們國家整體閱讀狀況沒有下滑,保持穩定上升的趨勢,跟政協委員們的呼吁有很大關系。通過兩會的平臺發出聲音,有力促進全社會形成對閱讀的共識。
閱讀與寫作是生活的常態
文化周刊:在日記中可以看到,您每天5點左右就起床,進行閱讀寫作,晚上也是如此到11點才休息。如何持之以恒地堅持閱讀和寫作?
朱永新:對我來說,每年的“兩會時間”差不多是以“分”來計量的。雖然委員的工作都很忙,兩會期間各種采訪、活動也很多,但是,重要的事情總是能擠出時間。我的體會是盡可能用80%的時間做20%最重要的事情。閱讀與寫作是我生活的常態,就像吃飯一樣有精神的饑餓感。我曾在文章中寫道:與文字打交道的人有兩種人,一種是讀書的人,一種是寫作的人。讀書的人是幸福的,因為他可以欣賞世界上最美麗的文字,最美麗的精神風景。寫作的人自然更是幸福的,因為他不僅可以欣賞美,還可以創造美。2002年我給老師們開過一個“朱永新成功保險公司”。我對他們說,想成為優秀的教師,就來投保,保約是每天用心記錄生活,記錄與孩子們的故事,10年后帶著3650篇日記來找我,不成功我賠償。就像前面講到要想寫得精彩必須做得精彩,對于政協委員來說,更需要以身作則。
文化周刊:4月23日“世界讀書日”這一天,“全國政協委員讀書活動”啟動。全國政協主席汪洋指出,開展委員讀書活動,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實際行動,是政協委員增強履職本領、提高建言質量的內在要求,是加強思想政治引領、更好凝聚共識的有效途徑。對于閱讀和寫作,請您分享一下自己的認識和經驗。
朱永新:如果說閱讀是站在大師的肩膀上前行,寫作便是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這是自我反思與成長的過程。學習更多是通過閱讀來進行的,而思考更多是通過寫作來進行的,深入思考通常更是從寫作開始。政協委員應該當讀書的模范,勤于學習和思考。通過讀書學習來提高能力、凝聚共識,是做好新形勢下履職工作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國家治理能力的題中之義。
編輯:張佳琪
關鍵詞:記錄 政協委員 手記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