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委員講堂委員講堂
政協委員談醫改的“中國式辦法”
今年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理在做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我們一定要堅定不移推進醫改,用中國式辦法解決好這個世界性難題。
何謂中國式辦法?曾做過醫師、醫院副院長、醫學院副院長、上海市衛生局副局長,至今仍然奮戰在臨床一線的蔡威認為,就是一定要能夠從實質上推進醫改,要包含三大要素:
●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這是中國歷次醫改的主要缺陷。
●凸顯公立醫院的公益性——是公立醫院改革最主要也最根本的問題。
●保證患者就醫的有序性——既是公立醫院公益性的直接體現,也是重要保障。
用編制穩定“網底”
“姐,我成功跳槽到省里的一家民營醫院啦,工資翻了3倍。”趙偉給記者的電話中難掩興奮。
他本來是山東一所鄉鎮醫院的醫生,從醫學專科學校畢業之后,就回到了家鄉的衛生院。因為沒有編制,他一直心有不甘。
還有無奈。很多基層醫院科室分工不明確,不少科室連個副高職稱也沒有,做個普通手術要么建議患者轉院,要么請“外援”。這種人才“拉不開栓”的狀況,既影響了醫院的工作效率,也增加了病人的痛苦。
趙偉覺得這樣的工作環境對他學習和成長的空間都有限,便一直在尋找“走出去”的機會。
這種狀況并非只發生在山東。陜西省寶雞市鳳翔縣人民醫院副院長周輝也表示,他們醫院醫務人員工作量超過150%,各類人才缺口達200人。
“其實,不管是招不來還是留不住,其根本原因都是基層醫院的待遇不夠‘優厚’。要破解基層醫院人才荒的現狀,應該增加基層醫院的人員編制,讓基層醫院的醫生可以和大城市的醫生一樣享受退休養老的待遇。”蔡威認為,基層醫院醫生的收入應該和大城市大醫院醫生收入有可比性,還應有制度上的保障,否則那些有實力的基層醫生十有八九一有機會就跳槽。
基層醫療,就像我們全民醫療的一張網底,是必須要兜住的。“不管是從緩解醫患矛盾的實際出發,還是從發達國家比較健全的層級診療經驗來看,基層醫療都是需要保障的。而基層醫生,正是這個保障的執行主體。”
“所以,我們需要更多能夠在基層扎根且有實際工作能力的醫生。在這個前提下,三年制助理醫生的培養還很有必要。從具體的操作層面,建議醫學院校增加定向委培的力度,特別是增加基層醫療單位所在地的生源培養,通過政策優勢讓他們畢業后仍回原籍工作。”
“這一方面,已有一些地方做出了積極的探索,比如江蘇省2009年采用的‘定點招生、定向培養、協議就業’的方式,為基層定向免費培養護士、藥劑師等農村衛生人才,是很值得借鑒的成功經驗。”蔡威建議。
而為了能夠讓在基層工作的醫務人員能夠留得住、用得上,蔡威認為還需要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制度保障和更好的個人提升空間。“比如讓低層級醫院的醫生定期到更高層級的醫院去進修學習,比如讓低層級鄉村衛生室成為上層級醫院鄉衛生院的派出機構等等。”
劉鑫,是北京一家三甲醫院的主治醫生。他總是急急匆匆。
5:40,鬧鈴響起,劉鑫在朦朧睡意中果斷地按掉,繼續“大睡”。5分鐘后鬧鈴再次響起,他用百米沖刺的速度穿衣、洗漱,又趕了50分鐘左右的車程到單位。
食堂早餐一般在7:10之前開始,因為一定要在7:30之前準時趕回科室。這是他開始工作的時間,比北京多數上班族早了一個半小時。
下班,對他來說根本就沒有“按時”這個概念。除了每周一次的24小時值班,加班也是常有的事兒。而午休,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小奢侈”。
下班之后,他飛速逃離,一天的工作如打仗一樣,已讓他身心疲憊至極。
他也曾想過從這個疲憊的職業中逃離,但不現實。當年他的中學同學,現在不少已經成為公司的業務骨干,薪酬也比他高了2倍以上。而他在經過8年本碩博的醫學院培養,又經過3年的住院醫師培訓才換來的入職機會,實際上是一項沉重的負擔———他成為了一個專業性極強的技術人員,除了醫生,他似乎找不到更合適他的工作。
但對于孩子,劉鑫有一個極為堅決的愿望——不再從醫。實際上,劉鑫周圍的人,幾乎都有這樣的愿望。
編輯:于瑋琳
關鍵詞:醫改 中國式辦法 政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