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无码色播在线观看,亚洲成av人无码不卡影片一,澳洲精品不打码在线观看

首頁>專題>2016全國兩會專題報道>本網特稿 本網特稿

讓“互聯網+”為分級診療“排憂解難”

2016年03月14日 12:10 | 作者:李孟然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人民政協網3月14日電 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正在召開。作為“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醫改話題在今年的全國兩會輿論場里多了幾分厚重。期間,國家衛計委主任李斌提倡“團隊醫療”,馬化騰代表和郭廣昌委員關于“運用互聯網技術推進分級診療”的建議和關于“烏鎮互聯網醫院”的提案,讓互聯網醫療話題引發廣泛關注。


1


3月8日晚,全國政協委員、北大國際醫院院長陳仲強,全國政協委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對臺港澳中醫藥交流合作中心主任楊金生,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鵬與微醫集團董事長兼CEO廖杰遠做客人民政協網《委員會客廳》兩會訪談節目,就“‘互聯網+’助力分級診療構建”進行了熱烈討論。

綜合因素導致分級診療建立難

問:分級診療是今年全國兩會醫藥領域的一個熱詞。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今年要在70%左右的地市開展分級診療試點,“十三五”規劃草案也提出,未來5年要全面建立分級診療制度。朱恒鵬主任能否介紹一下,我國分級診療的現狀、存在的問題?

朱恒鵬:早在2009年的新醫改方案中就提到了“分級診療”這個詞,近兩年開始熱起來,目前做得不太好,所以大家的議論比較多。

分級診療,簡單講就是不同的醫療機構之間各有分工,一般的小病、常見病、多發病在社區或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看,二級醫院承擔一些住院和一般的重病業務,疑難雜癥、危急重癥由三甲醫院來治療。但是2009年以后,出現了一個明顯傾向,越來越多的患者都涌向了三級醫院,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三甲醫院。現在三甲醫院住院人次占全市住院人次的比例,由過去的50%左右漲到了70%,有些沿海城市三級醫院的住院人次甚至占到了85%。門診也存在這種趨勢,比如像北京超過64%的門急診流向了醫院,其中50%左右去了三級醫院,社區醫院的門診人次不到40%。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鎮江考察時指出,一些大醫院始終處于“戰時狀態”,確實如此。

現在有一個通行的說法,就是三甲醫院“通吃”———患者、醫療費用、醫保資金,當然還有優秀醫生,這是對現在分級診療不盡如人意的一個比較通俗的描述。

問:陳委員一直擔任北京三甲醫院的院長,對分級診療存在的問題和三甲醫院人滿為患的情況感受深刻,談談您的看法。

陳仲強:說到分級診療,過去我們國家是有的,原來叫“三聯單制度”,后來隨著醫改的推進,這種制度放開了,患者可以選醫院,再加上全國醫療資源分布不均、水平差距比較大,導致更多的患者流向了大醫院。

國外分級診療制度由來已久,除了建立較早、有歷史傳承以外,很重要的是有制度上的保障。患者一定要有家庭醫生的轉診單,才能到上級醫院或者專科醫院治療,否則不能報銷。這種制度約束使居民形成了一個首診在社區、大病轉大醫院的就醫習慣。如果患者直接到大醫院就診,就要自己掏錢,花費是很昂貴的。

我們國家讓患者自己選擇醫院,選擇醫生,甚至可以點名手術,本來想讓大家享受更好的服務,卻出現了“看病難”。這些年雖然大醫院加強了管理、改善了服務流程,但是問題依然沒有解決。再加上公立醫院發展很快,和社區醫院之間的差距進一步拉大,驅動患者更多地涌向大醫院,大醫院看病難就不奇怪了。自2007年我就一直在呼吁建立分級診療、雙向轉診的體系,后來政府也提出了明確的方案,但是實施的不太好。

問:有人說,發達國家在市場化的體制下,看病是最有計劃的。我國曾經實施過計劃經濟體制,但在看病方面,現在卻是最自由的。楊委員怎么看待這種情況?

楊金生:這里有一個醫保制度的問題。2007年我在原衛生部討論醫改方案時就說過,基本醫療保障體系是解決看病貴問題的,誰出錢誰就應該制定看病流程。

現在,醫保由人社部管,可分級診療、雙向轉診制度由國家衛計委制定,買單的和管理的不是一家,問題就來了。到了大醫院主任醫生和主治醫生的治療費、手術費是一樣的,在報銷上也體現不出來差異,患者為什么不看主任醫生,卻看主治醫生?

老百姓都有這樣一個心理,再小的病也是大事。而且基層醫療網底破了,老百姓對基層醫生的水平不信任,所以有病就到大醫院。

當然,這和大環境也有關系,人們的收入提高了,對健康更重視了;客觀上交通的改善和信息的發達,人們到城里看病也更方便了。

編輯:孫莉姍

關鍵詞:兩會 互聯網+” 分級診療 政協委員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