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觀察 觀察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成立25周年:與改革同行
以改革的辦法建設新型社會智庫
25年來,中改院堅持改革辦法辦院,探索實踐新型社會智庫的發展之路,努力建設中國改革智庫。《人民日報》以“面向新世紀”為題,《光明日報》以“中改院獨樹一幟”為題,盛贊"中改院已經在國內外經濟界產生了巨大影響";《人民政協報》報道稱,“中改院這個偏于一隅的學術機構放眼八方,蜚聲海內外。這個位居天涯海角的‘學術重鎮’以巨大能量輻射全國,成為中國改革研究重要基地”;新華社以“試水‘官督民辦’中改院探索智庫體制改革”為題進行了長篇報道,說:“僅有50多人的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偏居海南島,遠離我國政治、經濟中心,但始終以服務改革為己任,堅持服務和影響決策的職能定位,不斷創新管理體制和研究機制,發展為在國內外都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智庫,對我國智庫發展作了重要探索”。
體制機制創新是社會智庫的生命線。沒有體制機制創新,社會智庫就失去了發展的動力。中改院始終堅持改革辦法辦院,走出了一條社會智庫發展新路子,形成了“網絡型、國際化、獨立性”的機構特色。
第一,堅持“小機構、大網絡”的運作機制。
25年來,中改院逐步形成了由2000余名來自50多個中央相關部委以及31個省市自治區相關部門、科研機構和重點高校的專家學者構成的“大網絡”,其中核心層網絡專家有100人左右。50人的“小機構”,凝聚起了“大網絡”,有效整合多方面的智力資源,為不斷提高研究質量提供了重要支持。
中改院通過合作舉辦改革研討會、實地調研、課題咨詢、戰略合作等途徑,不斷加強與各省(市、自治區)發改委、研究室、社科院、黨校、行政學院、高校的聯系與交流。例如,2015年,與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領導干部培訓、合作研究、學術論壇等多個方面開展合作;在國家發改委的直接指導下,與東北大學共同發起成立了“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服務黨和國家東北振興決策;還與甘肅省、安徽省、河北省、山東省、四川等省的黨校、行政學院、社科院等機構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創立了中國改革巡回大講堂,各類智庫合作與學術交流生機勃勃、有聲有色。
作為原國家體改委的改革培訓基地、原國家經貿委認定的工商管理培訓機構,與東北大學合作培養經濟社會改革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項目,設立改革研究方向博士后工作站,為改革事業培養輸送了數以萬計的人才。
第二,堅持不斷擴大國際交流合作。
在政府相關部門支持下,中改院長期執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中德雙邊政府合作項目,與數十個國家的政策研究機構建立了學術交流關系。
中改院曾為博鰲亞洲論壇唯一的智力支持機構,連續5屆為論壇年會提供主題議題設計等智力支持;2007年,受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委托,研究撰寫以“惠及13億人的基本公共服務”為主題的《中國人類發展報告》;向外交部提交2014年APEC峰會主題議題研究報告;2014年發起設立中歐改革論壇,率先提出并不斷建言加快中歐自貿區建設,引起廣泛關注。中改院認為,推進“二次開放”,加快中歐自貿區進程是重中之重。中改院認為,從現在到2020年是建立中歐自貿區的關鍵時期,雙方就雙邊自由貿易區建設做出什么樣的戰略選擇,關系到雙方中長期合作前景。中歐雙方應共同努力,適應新趨勢,加快推進中歐服務貿易自由化。這既是新一輪全球化的重要推動力,也是全球貿易規則重構的焦點,更是中歐經濟轉型與中歐合作互補的重要連結點。中改院發布的《中歐自貿區——2020:深化中歐合作的重大選項》研究報告,已經引起中國與歐盟方面的廣泛關注。近年來,加強服務“一帶一路”區域對外開放戰略研究。中改院利用多種形式加強對外宣傳,向世界講好中國改革故事。
編輯:秦云
關鍵詞: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 成立25周年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