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資訊
如何規范腫瘤臨床用藥?代表委員專家直面問題談建議
——“規范腫瘤臨床用藥 保障醫療質量和安全”座談會在京召開
人民政協網北京2月23日電(記者 李木元 陳姝延 王亦凡 薛婧 見習記者 馬嘉悅 )“隨著癌癥發病率和死亡率的持續攀升以及抗腫瘤新藥的研發和上市提速,癌癥的規范診療及合理用藥日益受到全社會的廣泛關注。”2月18日,由人民政協報、人民政協網主辦的“規范腫瘤臨床用藥 保障醫療質量和安全”座談會在京舉行,十余位委員、醫藥領域專家、學者圍繞規范腫瘤臨床用藥、乳腺癌規范化診療、提升癌癥患者5年生存率等話題進行深入探討。
“規范腫瘤臨床用藥 保障醫療質量和安全”座談會現場。人民政協報·人民政協網 齊波攝
藥物臨床合理應用首先是醫生要了解規范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發布的2020全球癌癥負擔數據,中國一年新發457萬例,死亡300萬例。癌癥發病率、死亡率的持續攀升,也意味著中國癌癥治療需求在不斷擴大。“目前已發現的大概有一千多種惡性腫瘤,已經有超過上千種腫瘤治療藥物,而且每年仍以大約100種的速度在遞增,這個速度太快了。需求大、藥物種類多,更需要規范。以前是靠經驗治療,現在要靠基于循證醫學證據的指南和管理規范。”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原衛生部副部長殷大奎表示。
國家衛健委藥物與衛生技術綜合評估中心副主任趙琨坦言,規范腫瘤臨床用藥首先要強規范,要有標準,國家衛健委發布了抗腫瘤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這是進步,接下來要不斷完善管理辦法。再一個要有路徑、有指南。新藥品、新技術如噴泉一樣出現,PD-1來了,CAR-T療法又來了,要研究循證證據,支持指南、路徑和管理辦法。還要有藥品說明書。藥品說明書來自臨床試驗證據,需要生產研發企業跟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合作,利用數據支撐更新適應證和不良反應信息。
全國政協參政議政人才庫特聘專家、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執行會長宋瑞霖也認為,有了《辦法》是個明顯進步,但是《辦法》還不夠細化完善。比如第六條關于將抗腫瘤藥物分為限制使用級和普通使用級的規定中,上市時間短、用藥經驗少的新型抗腫瘤藥物要被限制使用。我們從2008年國家設立新藥重大專項,口號就是要加強創新,滿足臨床急需,填補空白,實現替代。后來國家建立了加快了創新藥審評審批制度,醫保又對創新藥每年進行談判,做了很多改革,但是這個辦法中規定創新藥是屬于限制性的,為什么要限制,是不是應該有個前提?
“規范腫瘤臨床用藥 保障醫療質量和安全”座談會現場。人民政協報·人民政協網 齊波攝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大學腫瘤醫院主任醫師、教授,北京大學首鋼醫院院長顧晉表示,規范的前提是什么?首先醫生要了解規范,才能進一步實現規范化診療。因此,推進腫瘤臨床診療規范化重要的是進行規范的推廣,讓醫生更準確地掌握腫瘤治療的規范化標準。
“千條萬條沒有執行就是白條。做到合理用藥的前提是要有標準、指南,有了標準、指南,關鍵是我們能不能夠按照這個標準去執行。” 全國政協委員、致公黨上海市委專職副主委馬進表示,不同層級的醫院對腫瘤臨床治療標準和規范的理解是不一樣的,掌握程度也存在差距。建議加強對非國家中心醫療機構臨床醫師的培訓,建立一套長期的、科學的持續改善醫師診療能力和水平的機制。他還建議,對合理用藥增設獎勵機制,比如醫保支付,如果醫生按照規范做了,應該給予一定的獎勵,這樣才能夠使醫生更好地按照規范操作。
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河南省委會副主委、河南省腫瘤醫院副院長花亞偉坦言,《辦法》在實際操作中還存在以下四點問題:一是抗腫瘤藥物的分級管理落實不到位;二是抗腫瘤藥物的循證使用不到位;三是醫療機構的抗腫瘤藥物點評機制運行不規范;四是抗腫瘤藥物的療效亟待關注。他建議,國家醫保局要加大對藥企對新藥研發的引領和指導,改革同類抗腫瘤藥品支付方式,采用支付限價的模式,提高腫瘤患者應用抗腫瘤藥物的可及性。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醫療管理處副處長張萌表示,規范腫瘤臨床用藥,這方面我們有了藥品管理法、處方管理辦法、醫療機構藥師管理規定等,處方開之前醫師要進行科室討論,比較難一點的還要多學科討論,開出來之后處方要進行審核,用藥的時候要進行藥品效果的監測,用完之后要對處方進行抽查和點評,通過一系列事前事中事后整個監管,希望解決我們診療服務規范化的問題。此外,衛生行政部門對醫療機構的行為也在進行監管,我們還有抗腫瘤藥物監測體系,包括合理用藥的監測指標等。
完善分級診療體系促進腫瘤臨床合理用藥
創新藥物的使用對于醫療機構和臨床醫師的經驗水平有非常高的要求。正因為如此,分級診療對于規范腫瘤臨床用藥意義重大。
全國政協委員、原北京市衛計委黨委書記、主任方來英則就分級診療提出三步走策略,他表示,提高我國癌癥防治水平的關鍵,不在大的癌癥中心,而在基層。第一步應先打好癌癥治療技術的基礎;第二步需逐漸形成社會共識,解決百姓的基本診療需求;第三步應加強各部門聯動,以此推動分級診療的發展。
“規范腫瘤臨床用藥 保障醫療質量和安全”座談會現場。人民政協報·人民政協網 齊波攝
宋瑞霖建議,進一步推動醫院分級診療,可以考慮在各地掛牌確定腫瘤研究中心或研究型醫院,在腫瘤臨床應用指導、制訂抗腫瘤藥物治療方案等方面承擔更多工作,其他醫療機構可以根據制訂的治療方案,進行腫瘤患者的常規治療。
“規范指南怎么用?怎么在臨床上用好?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不同醫生的水平不一,對指南、共識的理解也就不一致。所以,強調‘好的治療’最重要的前提是提高醫生的水平,讓不同醫院、不同區域之間的醫生水平能達到同一個層面。”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藥劑科主任、中國藥學會醫院藥學專委會副主任委員趙榮生表示。
“我們希望建立完整的分級診療體系,希望明確在腫瘤診療環節,不同的類別、級別的醫療機構的功能定位,形成一套分級診療的腫瘤服務指南或規范。” 張萌表示,在優化診療模式方面,各個相關專業都要參與到診療過程當中,共同決策出最合理的診療辦法。
分級診療的目的是,疑難重癥患者到大醫院治療,而一般的常見病、小病包括康復患者等在基層醫療機構。不過顧晉坦言,目前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標準是55項,雖然有CMI(病例組合指數)值,但醫院接受疑難重癥病人的比例依舊較小,應該要把55項醫院績效考核標準更加細化,增加CMI的比值,讓三級醫院接收更多的疑難重癥病人,讓普通疾病在基層醫院治療。
對于醫院績效考核中提升CMI值、收治更多疑難重癥患者的問題,趙琨表示,現有政策不夠完善,要對一系列管理辦法進行細化和分類,在貼近科學、貼近實際的同時,更加貼近老百姓的需要。
癌癥治療剛需藥物應納入醫保 讓病人用得起藥
《柳葉刀》雜志2016年發布一項實證研究顯示,在中國,肺癌、胃癌等六種常見癌癥人均年治療費用約為6.8萬元,據《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2020》,2019年我國公立醫院肺惡性腫瘤、胃惡性腫瘤、急性白血病等病種住院病人的平均醫藥費均超過2萬元。
“醫保目錄納入標準一般基于疾病譜的變化和藥物本身的治療效果。”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腫瘤質控中心乳腺癌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徐兵河建議,應把臨床急需的、治療效果較好的藥物納入醫保目錄,讓病人能夠用得起藥。
宋瑞霖認為,腫瘤藥物的使用要展現科學,要心向大眾,要以患者為中心,以臨床的價值和需求為導向。他建議,多舉措鼓勵醫藥創新,構建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強化規范診療,強化培訓,真正讓腫瘤從一個急病走向慢病。
“在抗腫瘤藥物的合理用藥過程中,國家基本藥物制度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禮來中國政府與公司事務副總裁高彤表示,基本藥物目錄是保障國民基本醫療需求、體現和實現國民健康權的重要途經。為了推動并實現“健康中國2030”的主要健康指標,建議優先考慮重大慢病和腫瘤等治療領域的疾病防治基本用藥需求。
趙琨認為,應有效調動企業積極參與研發創新,創新要有創新價值,用真實的數據來分析形成證據,支持相應的管理政策。
殷大奎認為,要注意臨床用藥性價比的問題。國外的藥物是貴,國內好的藥物也貴,但用這個貴的,如果真的非常有效,要考慮。“比如我研究過好幾種抗生素,質量好的三五天就控制下來,質量差的要用一周甚至半個月,而且毒副作用大,在腫瘤規范治療當中應該搞一個性價比。”
當然,不是所有新藥、靶向藥或者免疫治療藥物都是最佳選擇,這里面又有一個老藥PK新藥的問題。趙榮生表示,對于新藥的出現,在臨床上如何做到最佳應用?應該有使用前提,從普通的治療、普通的化療,包括后面新藥老藥如何結合優化治療效果,我們是不是遵循了指南,這很關鍵。
中西結合、新老結合提升腫瘤臨床治療效果
西醫的靶向治療,化療、放療甚至手術,雖然能殺滅癌細胞,但也不可避免地殺傷了人體部分正常細胞,從而給患者身體帶來很多副作用。
“在腫瘤防治上,中西醫結合發揮了重要作用。中西醫結合,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減少各種療法的毒副作用,可以有效改善癥狀。比如放療損傷,化療引起的惡心嘔吐、不思飲食,靶向治療或生物制劑治療出現的各種皮膚病變等。”十一、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原院長曹洪欣建議,應進一步推進中西醫結合防治腫瘤體系與能力建設,保護人民健康。
“規范腫瘤臨床用藥 保障醫療質量和安全”座談會現場。人民政協報·人民政協網 齊波攝
“現代醫學傳到我國兩百多年,傳統醫學幾千年,過去我們防病治病包括腫瘤防治都是靠中醫。所以互相貶低不好,中西醫結合是正道。”殷大奎表示,中醫藥在治未病當中要發揮主導作用,在重大疾病當中發揮協同作用,在康復當中發揮核心作用。對于腫瘤的預防,也就是治未病方面,中醫藥要發揮主導作用;得了癌癥,放化療睡眠不好、惡心嘔吐、食欲不好,全血細胞少,中藥幫助改善身體狀況,這就是協同作用。
在優化使用藥物治療方面,趙榮生認為,不是所有新藥、靶向藥或者免疫治療藥物都是最佳選擇,這里面又有一個老藥PK新藥的問題。“對于新藥的出現,在臨床上如何做到最佳應用?應該有使用前提,從普通的治療、普通的化療,包括后面新藥老藥如何結合優化治療效果,我們是不是遵循了指南?這很關鍵!”
“腫瘤是一個最需要人文精神的關鍵領域。”殷大奎補充說,腫瘤是一個容易出現醫患矛盾的領域,醫務人員要有高度的人文精神素養,必須跟病人有很好的交流溝通,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做到醫患同心。
相關鏈接:
提升癌癥5年生存率 早篩早診是關鍵
90%以上的癌癥在潛伏期可能沒有明顯癥狀,但當出現明顯癥狀就醫時,已經到中晚期,這也是導致我國癌癥死亡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17%的重要原因之一!
“癌癥防控是一項系統工程。”中國癌癥基金會理事長、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原副院長石遠凱說,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提高癌癥治療效果的關鍵。因此,要推廣癌癥篩查和早診早治的理念,特別是針對肺癌、上消化道癌、結直腸癌、肝癌等我國常見癌種的篩查和早診早治。
“按照5年與10年生存率來看,現在中國乳腺癌的總體治療效果比其他腫瘤略好,這與女性兩癌篩查有很大關系。”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人民醫院副院長,乳腺疾病診療中心主任王水表示,目前我國女性的乳腺篩查需求正逐漸上漲,但總體來講,篩查質量不夠高。為此,他建議,將AI等新技術加入腫瘤篩查,提高篩查質量。
農工黨中央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協和醫院群醫學及公衛學院教授喬友林表示,加強篩查、提高早診率,是提高癌癥生存率的最有效途徑。他呼吁,將預防保健納入醫保,對于可防可治的癌癥,如乳腺癌、宮頸癌等癌癥,做好疾病篩查,普及疫苗接種,做到早診早治。
喬友林還表示,雖然去除病因是腫瘤預防的根本之道,但是癌癥是多因素復雜共同作用的結果,由于單一病因不明確,從而給病因預防造成很大困難。另外,很多腫瘤的病因是不能改變的,比如遺傳因素、環境因素、空氣質量、食品安全等讓我們能夠選擇的機會很少。因此,切合實際的,真正行之有效的癌癥防治辦法就是二級預防,那就是“早診早治”。
編輯:陳姝延
關鍵詞:腫瘤 治療 藥物 規范 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