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北京東城區兩會專題報道>要聞 要聞
北京市東城區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舉行大會發言
[大會發言實錄]高崇耀:運用大數據 構建智慧城市管理平臺
高崇耀作大會發言 張傳東攝
智慧城市的特征是綜合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對城市地理、資源、環境、人口、經濟、社會等信息進行采集、更新和集成,實現城市管理、決策與公共服務的智能化,動態運用信息以更好的利用稀缺資源,為市民提高更優質的生活。
目前,制約大數據城市綜合管理平臺構建的瓶頸主要有:數據資源不夠豐富和開放;城市綜合管理平臺建設尚缺乏統一的推進組織與運營管理機制;數據資產化成為趨勢,并由此衍生許多新課題。為此,建議:
1. 實現從經驗式管理向數據驅動的科學管理轉變。鑒于數據在城市管理中的戰略地位以及在解決復雜性問題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我們要重視數據的收集、匯聚與價值挖掘的全過程。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在常住人口管理上,人戶分離現象已成為當前普遍現象。依靠戶籍基本管不住人、找不到人;另一方面,在流動人口管理上,隨著人口跨區域流動日益頻繁,流動人口登記辦證率與該群體現實數量存在較大差距,依靠辦證進行人口管理收效甚微。
以天壇周邊簡易樓騰退工作為例,經過前期一個月的意愿征詢及入戶調查工作,我們將樓下的未登記房屋、實際居住人口、戶口等所有基礎信息全部與樓上簡易樓的房屋及地址對應,建立“以房管人”的基礎臺賬,做到“樓不漏房、房不漏人、不留死角、不出盲點、應采盡采、應錄必錄”。正是因為這樣的數據支撐,我們才能在短短一個半月內簽約數突破50%,提高決策的科學化。實現了“以房找人、以人找房,查房知人、查人知住”的新目標。
在大數據時代,只要能產生價值的信息都可以加以開發與利用。特別在智慧城市建設中,只有不斷盤活已有存量數據,充分利用大數據增量,才能提升智慧城市公共服務水平,促使城市管理從“經驗管理”轉向“科學管理”。
2. 搭建基于大數據應用的城市綜合管理平臺。強化開放數據和社會參與,實現數據共享體制,消除“數據孤島”,建立統籌機制協調建設和城市管理綜合平臺保障機制,繼續推動大數據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的應用實踐,利用法律手段保障城市綜合管理平臺安全運行。政府可強化社會監督,推進透明政府、責任政府、法制政府的建設;更重要的是方便了社會各界參與公共數據的開發和共享應用,引導更多的社會治理主體,參與協商民主,以更有效的方式參與政府管理,促成群體智能和多方協同的公共價值的塑造。
3. 推動城市管理與社會管理的融合。傳統城市管理更多地從生產者的角度,從部門分工出發,實現專業化管理。信息技術發展帶來的服務范式則是站在社會公眾的角度,更注重作為用戶的公眾參與以及對公眾的服務,更加注重用戶參與、用戶導向的服務平臺設計城市管理應該強化服務導向,重視人的參與,城市管理大數據的應用進一步推動了智慧城市管理從生產范式到服務范式的轉變。
4. 建立業務持續管理理念。城市管理面臨著極大的不確定性。城市管理建立有效機制實現持續管理,包括三方面:一是不確定性風險的分析和評估,二是不確定性事件應急機制;三是狀態恢復。而大數據所提供的模擬仿真分析將為實現城市管理的持續管理提供重要支撐。
5. 處理好開放數據與隱私保護的關系。隨著大數據應用的逐步開展和試行,如何用好大數據保障個人信息安全已經成為智慧城市推進中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基于技術的大數據體系,造成了隱私非隱的問題。要不斷推進,應結合中外個人信息安全保護立法經驗,開展關于大數據的法律研究;通過法律實踐,推進對大數據應用規則的探索;通過對大數據的專項立法,形成大數據的應用規則。
智慧城市建設中將產生的大數據問題既是下一代的科學前沿問題,也是推進智慧城市發展的源動力,它必將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需要有針對性地加快有關大數據的技術創新和重點攻關研究,才能推動和加速智慧服務產業的發展,以更好、更多的智慧應用服務大眾的同時,讓城市更加科學、高效和安全地運行。
編輯:孫莉姍
關鍵詞:北京市東城區政協 東城區政協 十三屆五次會議 大會發言